在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总决赛中,科普短剧项目通过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科学精神和中国科学家精神,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荣获一等奖的10个参赛作品,聆听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参赛感悟吧!
《高原上的大白鲸》
绍兴科技馆获奖项目
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的大幕缓缓落下,就像一场盛大的科技狂欢派对结束后,留下的是满满的回味与深刻的感悟。我们参赛的科普短剧《高原上的“大白鲸”》讲述的是极目一号三型浮空艇与科研工作人员的故事。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于主题的挖掘进入了深度的思考。故事发生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科研工作人员克服极端环境和身体极限的挑战完成珠峰科考任务,为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深刻诠释了科研工作人员爱国、创新、奉献、协同的科学家精神。同时科考活动在这片雄伟壮丽的自然环境中展开,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
从灵感的迸发,到团队协同创作,再到舞台上的呈现,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把深奥的科学概念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表演内容,就像是要把一块巨大的科学石头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创作团队的成员们整天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如何把浮空艇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巧妙地融入到剧情里。起初,演员对科学术语的理解不到位,念台词就像小学生背课文,生硬得很,大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理解科学知识背后的故事,逐渐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家常话”。
第二个难题就是道具制作,我们需要复刻出一个像极目一号三型浮空艇那样逼真的“大白鲸”并非易事。我们尝试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还需要解决“大白鲸”的平衡、升降、停驻等技术难关,就如同闯关一样。但是,正是这一路的艰辛,才让整个创作团队变得更加坚韧。大家一起每克服一个困难,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当《高原上的“大白鲸”》在大赛的舞台上完美呈现,听到掌声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这次大赛就像一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盛宴,让我们感受到了无穷魅力,也体会到了坚持和创新的力量。无论是参赛选手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还是每个优秀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都让我更加明白,在科普的道路上,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心怀热爱,勇往直前,就能看到更多惊喜。
**表演者:**徐津津、冯丽璇、陈俊、施寒雪、钱卓权、孟陈洁、汪佳晖、周静怡
**主创团队:**陶思敏、张寅刚、丁军、尹薇颖、余熙玥、陈玥、沈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