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肠”健康才能长健康,警惕炎症性肠病的威胁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李 腾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审核:曹 杰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主任医师 安徽省全科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副会长 安徽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在日常生活中,偶尔的肠胃不适或许只是饮食不当或轻微感冒的表征,但有一种疾病却可能在这些不起眼的症状中悄然发展——炎症性肠病。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关爱肠道健康,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疾病。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这一观念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尤为突出。虽然炎症性肠病的具体成因复杂,但饮食方式和饮食种类确实与其发病存在关联。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能加剧肠道炎症,而适当的饮食调整则有助于疾病的缓解。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累及回肠、结肠、直肠的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直肠和结肠,表现为肠道的连续性炎症和溃疡;而克罗恩病则可能累及整个消化道,其病变呈跳跃性分布,即一段肠道正常,另一段则发生炎症和溃疡。

※炎症性肠病是如何患上的?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感染、肠道菌群、免疫以及负面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肠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表现?

- 溃疡性结肠炎: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全身表现包括发热、乏力、贫血和营养不良;还可能伴有口腔溃疡、眼病、关节炎和肝脏疾病等肠道外表现。

- 克罗恩病:突然发生的腹泻、腹痛(右下腹多见)以及粪便中带血;全身表现包括乏力、体重减轻、发热、贫血和营养不良;肠道外表现则包括口腔溃疡、眼病、关节炎痛、关节僵硬、皮肤红肿痛以及肝脏疾病等。

※炎症性肠病如何确诊呢?

内镜检查是确诊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肠道的炎症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炎症性肠病如何治疗呢?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此外,饮食调整也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重要一环。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炎症性肠病患者应该吃什么、怎么吃?

- 活动期饮食:适宜食用米食、面食、清淡的鱼汤和河鲜;适量摄入牛肉汤、鸡汤等;避免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酸奶、生鲜牛奶、海鲜、羊肉、油腻食物等;对麸质蛋白过敏者,不宜食用面食,肉类需熟透。

- 缓解期饮食:可尝试酸奶、牛奶等乳制品;适量摄入多样化的肉类和素食;避免油腻、冷饮等刺激性食物;肉类需熟透、不可过量。

——个性化饮食与饮食日志

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来说,个性化饮食至关重要。患者应建立饮食日志,记录自己进食后的症状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不耐受的食物。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机体对食物的耐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应定期与医生沟通,根据病情需要调整饮食方案。

——饮食建议与营养补充

1.低纤维饮食:适用于肠道狭窄、腹泻次数较多的患者。避免摄入干豆类、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2.低脂饮食:适用于脂肪吸收不良的患者。避免摄入黄油、奶油等高脂肪食物。

3.无/低乳糖饮食: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避免摄入含乳糖的奶和奶制品。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此外,肠道微生态制剂和有益成分如谷氨酰胺、泛酸、锌以及嗜酸乳酸杆菌等,有助于促进肠黏膜上皮的修复。一些天然的食品成分如蓝莓、覆盆子中的花青素以及白菜、西兰花中的硫代葡萄糖苷等,也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然而,这些食品的抗炎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

※关爱与支持

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炎性肠病日”,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点亮紫色建筑、佩戴紫色丝带等方式,表达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关注肠道健康,为炎症性肠病患者送去温暖和希望。

总之,“肠”健康才能长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科学的治疗方案以及社会的关爱与支持,我们可以共同应对炎症性肠病这一挑战,守护肠道健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ZSL
学士级
已阅读
2024-12-24
郁雪芝
进士级
已阅读
2024-12-30
老于学科普
学士级
已阅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