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行动派做梦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刘果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

张艳飞 上海长征医院

审核:柏涌海 上海长征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想象一下,你正做着一个愤怒异常的梦,梦境中举起拳头要打人。与此同时,你在现实中真的抡起拳头,给枕边人来了一拳。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就是那种“行动派做梦者”,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患者。

——睡眠中的“功夫高手”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指理论上我们应该处于全身放松的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但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各种肢体动作(从肌肉抽动到各种复杂剧烈的行为动作)的睡眠障碍。正常人在这个阶段除了眼球和呼吸肌在动,其他肌肉基本上处于“休息”状态。然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的肌肉“休息”申请似乎总是被拒,他们可以在睡梦中跑步、打人甚至尝试空中芭蕾。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为何睡眠中变身“功夫高手”?

1.脑干的失职:我们的大脑中有个叫脑干的部分,负责通知身体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肌肉需要放松。但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身上,脑干似乎忘了它的工作。结果,当梦境中的情节需要跳跃或打斗时,身体就“诚实”地做出动作。常见于某些可影响脑干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硬化、脑干肿瘤等,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可能只是这些疾病的部分症状。

2.神经递质的小聚会:在大脑中,有些叫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负责发送“放松”或“活跃”的信号。但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的体内,这些神经递质像是在开一场混乱的派对,抑制性的信号不够,激动性的信号过强,导致肌肉没能好好休息。此外,接受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也易出现急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病理改变的预兆: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可能是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这就像是大脑中的“小地震”,可能预示着更大的“地震”即将来临。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遗传的小惊喜:虽然现在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目前看起来某些遗传因素也喜欢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故事中搭个便车。有些慢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病例中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的情况。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具体症状有哪些?

1.行为表现:和梦境相关的各种行为,如突然坐起、跳起或做出挥拳、踢腿等动作,可伴随大喊大叫,喊叫的内容通常与梦境相关。

2.情绪表现:梦境中可能会有愤怒或是害怕的情绪,这些情绪在醒来后可以被回忆起来。

3.梦境记忆:患者被唤醒后对梦境中的内容和发生的事情,可能记得,也可能记不得。

——面对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如果你的枕边人经常遭到你无缘无故的攻击,或者你经常夜里上演“武打戏”,早上醒来时总是发现自己身体受伤,那么最好去看看医生。通过专业的多导睡眠监测及一系列相关的检查、检验,可以确认是否真的是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在捣乱。

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一些控制症状的药物,如氯硝西泮,帮助你的肌肉在睡眠中保持“职业道德”,不乱动。

2.睡眠环境安全保护:改造你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想象一下把床周围变成一个软绵绵的乐园,摔倒了也不会疼,然后继续美美地睡。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虽然我们轻松地聊了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话题。及早诊断和治疗不仅能保护你和你的枕边人免受夜间“搏斗”的侵扰,还能帮助及时发现其他可能的健康问题。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上演了夜间的“无间道”,还是尽快就医明确诊断一下吧!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夏龙滨
大学士级
阅读了
2024-12-24
科普熊帅
进士级
已学习
2024-12-24
lxh8398
大学士级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