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犹如湖南的一颗璀璨明珠,湖面辽阔无垠,湿地生态多样。这片广袤的湖面与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各类候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与觅食天堂。洞庭湖不仅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更是它们心中无可替代的乐园。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翩然而至,它们在此栖息繁衍,为洞庭湖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这些候鸟不仅是天空中迁徙的使者,更是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灵魂。当它们在湖面上翱翔时,阳光洒在羽翼之上,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宛如一幅动人心魄的绚丽画卷。洞庭湖的生态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从轻盈灵动的红嘴鸥、纯洁高雅的白鹭,到优雅神秘的黑天鹅、高挑挺拔的灰鹤,各种候鸟在此欢聚一堂,共同编织出一幅物种丰富的生态美景。它们在湖畔悠然自得,于湿地草丛间自由穿梭,鸣叫声与翅膀的拍打声交织在一起,宛如演奏着一曲悠扬动人的自然交响乐,令人沉醉其中。
白鹇(图片来自网络)
白鹇鸟儿美,羽毛亮又白,
山林间飞翔,姿态多优雅。
清晨啼声响,嘀哩哩嘀哩,
像在唱歌谣,快乐传四方。
白鹇爱干净,常把澡来洗,
溪水边照影,美丽又欢喜。
小朋友来看,爱护它家园,
白鹇是朋友,共把欢笑添。
白鹇是鸡形目雉科鹇属鸟类 ,属于大型鸡类,体长70~115厘米,体重1150-2000克。雄鸟头部羽冠和下体呈蓝黑色,面部裸露,为鲜红色;上体和双翅为白色,自后颈或上背开始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色斑纹。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羽冠褐色,先端黑褐色,脸裸出部小,赤红色,下体亦为棕褐或橄榄褐色,胸以后微缀黑色虫蠹状斑,尾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白斑。
白鹇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岛。在国外,可见于缅甸东部、泰国北部和中南半岛等国家 。主要栖息于海拔 2000m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则主要栖于海拔1600-2700m的山地阔叶林。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亦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以植物幼芽、块根、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金针虫、鳞翅目昆虫和幼虫、甲虫、蚂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白鹇繁殖期 4-5 月,一雄多雌交配制度,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每窝产卵 4-6 枚,孵化期26-28天 。
2016年,白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定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白鹇属于大型鸡类,体长70~115厘米,体重1150~2000克。
白鹇雄鸟(图片来自网络)
白鹇雄鸟头部羽冠和下体呈蓝黑色,面部裸露,为鲜红色。上体和双翅为白色,自后颈或上背开始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色斑纹,斑纹的数量、粗细和显眼程度因亚种而异。头顶具黑色长羽冠,尾甚上,白色,尾的长短、其上有无黑纹、黑纹的多少,亦随亚种而异。雄鸟羽色不同于其他雉类的绚丽华美,而是一身银装素裹,它的头上具有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黑色羽冠,并披于头后,脸部裸出,呈鲜红色,整个下体都是乌黑色,上体和身体后面长长的尾羽,都是洁白的衬底上密布着细细的“V”字形黑纹。
白鹇雌鸟(图片来自网络)
白鹇雌鸟体型较小,上体呈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眼周裸露皮肤为红色,虹膜为褐色、橙黄色或红褐色,喙为黄绿色。头部羽冠为褐色,先端为黑褐色,面部裸露部分较小,呈鲜红色。背部羽毛羽干颜色较浅,边缘颜色较深,飞羽为棕褐色,次级飞羽外侧边缘缀有黑色斑点,中央尾羽为棕褐色,外侧尾羽为黑褐色,并布满白色的波浪状斑纹。下体也为棕褐色、橄榄褐色,并有细密的纹路,胸部之后微缀黑色虫蚀状斑点,尾下覆羽为黑褐色并带有白色斑点,脚为鲜红色。
大小量度
【栖息环境】
白鹇主要栖息于海拔 2000m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则主要栖于海拔1600~2700m的山地阔叶林。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亦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
【分布范围】
白鹇分布于中国多个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等。在国外,白鹇分布于缅甸东部、泰国北部和中南半岛等国家。
【生活习性】
食性
白鹇主要以植物幼芽、块根、果实和种子为食。其中最常吃的是南亚锥票的坚果、崖豆、蕨叶、芭蕉芋等植物;也吃金针虫、鳞翅目昆虫和幼虫、甲虫、蚂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
集群
白鹇通常成对或组成3-6只的小群活动。在繁殖季节,会形成由一只雄鸟和2-5只雌鸟组成的小群体,有时也会形成更大的群体。冬季群体数量可达16-17只,由一只强壮的雄鸟、若干成年雌鸟、不太强壮或年龄较小的雄鸟以及幼鸟组成,群体内部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 。
活动
白鹇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受到惊吓时多从山下往山上奔跑。一般情况下很少起飞,但在紧急情况下也会迅速飞到树上。通常在天亮后从夜栖树上飞到地面活动,一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活动高潮。活动多在巢域内,每日活动路线、范围、地点都较固定,多数时间都用于觅食。活动时较为安静无声,有时可听到行走时踩踏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