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以人民为中心——点亮科技强国之光

桂粤科普
原创
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三年科普中国优秀信息员、广东科学传播达人。
收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科普工作被赋予了重大使命与责任。“开展科普,应当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理念,犹如指南针,为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指引着清晰而坚定的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科普的价值基石

科普的核心受众是人民群众,这就决定了科普工作必须围绕人民的需求、兴趣和认知水平展开。人民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从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应用到医疗健康领域的新技术诊疗手段,科技已深深融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许多社区定期举办“科普进社区”活动,根据居民需求设置不同主题。针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技巧培训,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如何使用微信视频通话与远方的子女联系,怎样用手机预约挂号看病等,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切实满足了他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知识渴望,增强了他们在科技时代的生活能力和幸福感。这便是科普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让科技的福祉通过科普传递到每一个普通人手中。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拓宽公众视野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普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能够将这些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公众,拓宽公众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像中国科技馆设置的“量子探秘”展区,通过展示量子卫星模型、量子通信演示装置等,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量子科技的神奇魅力;同时,一些科普机构邀请科学家撰写深入浅出的科普文章,解读“引力波探测”等前沿成果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意义,使公众得以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为国家在前沿科技领域凝聚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人才储备,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动国家在世界科技竞争的舞台上不断前行。

面向经济主战场:助力产业升级与就业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通过向企业职工、创业者和求职者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例如,深圳某区政府组织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科普培训,邀请专家详细讲解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精准营销、生产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案例。企业主们通过培训,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当地还举办新兴产业技能培训科普活动,为劳动者提供人工智能编程、电子商务运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操指导,使其能够适应新经济形态下的就业需求,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聚全民共识与力量

在航天航空、芯片技术、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普工作能够让公众了解这些领域的战略意义和发展现状,凝聚全民的共识与力量。以航天科普为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举办的“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通过展览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包括神舟飞船返回舱、嫦娥五号探测器等实物模型;举办科普讲座介绍载人航天工程背后的技术难题和突破,如太空交会对接技术、舱外航天服的研制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投身于航天等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许多青少年在参观后,立志报考航天相关专业院校,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持续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社会舆论支持。科普使公众明白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布局和努力,促进形成全民关心国家科技发展、齐心协力攻克难关的良好局面,保障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安全和发展主动权。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在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科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科普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如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社区宣传等,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从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基础防护知识到疫苗接种原理、抗病毒药物研发进展等专业信息的普及,让公众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行动,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此外,日常的健康科普活动也丰富多彩。例如,一些医院定期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营养专家讲解膳食均衡搭配知识,指导居民如何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健身教练现场示范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通过案例分析传授应对压力和焦虑的心理调适技巧,提升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科普成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有力武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创新文化的培育土壤。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激发青少年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在比赛中,学生们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科技创新作品,如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等,这些作品从创意构思到实践制作,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一些科普场馆举办的科普创意展览,展示了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奇思妙想,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环保科技小发明等。这些活动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创新故事、展示科技创新的历程和方法,鼓励公众勇于质疑、敢于尝试、善于创造,在全社会传播创新精神,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成为社会风尚,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使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科普工作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通过全方位的“四个面向”,培育创新文化,必将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建设科技强国筑牢根基。让科学之光普照大地,让创新之火熊熊燃烧,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创科学的生动局面,共同迈向科技繁荣、国家昌盛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