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7——大国治海之城市向海而兴》《气候经济蓝皮书:中国气候金融发展报告(2024)》发布仪式在我校古城校区报告厅举行。本次发布仪式是2024年中国城市论坛、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冬季论坛的重要环节,该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我校主办,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青年委员会、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办。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倪鹏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洪波,中国社科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单菁菁,社科文献出版社经济管理分社社长恽薇,学校党委书记李涛启动发布仪式。
单菁菁介绍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情况。该皮书自2007年开始编撰,至今已经持续出版17本。该皮书始终聚焦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前沿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推出“大国之治”系列,涵盖治霾、治水、治土、治海等专题。该皮书获得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连续多年荣获中国优秀皮书奖、优秀对策信息奖等重要奖项。
此次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7——大国治海之城市向海而兴》以“大国治海之城市向海而兴”为主题,立足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要求,共设计了总报告、海洋经济篇、海洋生态篇、海丝建设篇、案例篇、以“城市发展大事记”为内容的附录六个篇章;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开放合作等方面分专题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向海而兴的优势基础、发展成效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等,并借鉴国内外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研究提出中国城市向海而兴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政策建议。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17——大国治海之城市向海而兴》立足国际视野,对标海洋强国建设目标要求,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空间经济学“6D”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向海而兴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陈洪波介绍了《气候经济蓝皮书:中国气候金融发展报告》这一成果。该皮书为今年首次编撰发布。陈洪波指出,气候投融资和气候金融风险评估与应对迫切需要金融理论、工具、政策、监管等全面创新。我国气候金融实践蓬勃发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气候基金、债券、ESG等走在世界前列,碳市场与碳金融稳步推进,亟待总结推广,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方证券和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共同编写了该皮书,以期引起全社会对气候金融的关注。
《气候经济蓝皮书:中国气候金融发展报告》明确界定了气候金融的概念内涵,测算了我国气候投融资需求与缺口,分析了气候金融风险的类型和传导机制,构建了气候金融风险指数并分区域、分行业评估了我国气候金融风险的现状与态势;概述了我国碳市场与碳金融、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绿色气候基金和ESG等领域气候金融发展的最新现状、特征与未来趋势;梳理了发达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储能行业的典型案例,以期为推动我国气候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解蓉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