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球拍和跳绳安全吗?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则关于学生体育用品安全性的新闻。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在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市场上部分面向未成年人的体育用品含有潜在健康风险的成分,且不合格比例显著偏高。具体而言,球类产品的不符合率为7.8%,跳绳的不符合率达17.5%,而球拍产品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不合格比例竟高达60.6%。这些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均在于增塑剂含量超标。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样本中的增塑剂含量竟然超出了参考标准限制值的整整200倍,对学生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什么是增塑剂?增塑剂,也被称为塑化剂,已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了近一个世纪,其中约八成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因其能够显著提升塑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塑料制品的生产中,涵盖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儿童玩具等多个领域。
然而,过量接触增塑剂却潜藏着风险。众多研究指出,**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扰乱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专家指出,对于男性而言,长期摄入增塑剂可能会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而女性则可能出现早熟现象。
相关研究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通过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以及皮肤渗透这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并被视为人类制造的环境雌激素中产量最大的一类,因此,它已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
针对增塑剂的使用,众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明确限制。我国早已明文规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不得作为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使用。此外,在童装、童鞋、玩具、儿童家具以及彩画颜料、蜡笔、书包等儿童用品的国家标准中,也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设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这些限量值与欧盟现行的标准保持一致。
对体育产品的增塑剂没有强制标准然而,我国现行标准中,对球类、跳绳等学生体育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限量只有参考标准,没有强制标准。部分厂商完全不顾参考标准,导致产品中增塑剂严重超标。
众多球类、跳绳及球拍等体育用品,作为未成年学生日常频繁接触的“伙伴”,其与学生们的亲密程度不亚于衣物、家具及画笔等。特别是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孩子们往往呼吸急促、汗水淋漓,考虑到增塑剂可通过口腔、呼吸道及皮肤三种途径进入人体,这无疑加剧了人们对青少年健康的担忧。在此情境下,体育用品行业强制标准的缺失成为了一个亟待填补的漏洞。以往的行业监管疏漏,可能源于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但当前,更为紧迫的是立即采取行动,不容增塑剂继续在体育用品中“隐身”,以免对青少年造成潜在的长期危害。
近日对跳绳的增塑剂作出了限量要求目前有一些标准制定也已经提上日程。比如近日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跳绳》国家标准草案稿,专门对跳绳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限量要求,并有望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值得肯定的趋势。同样地,其他体育用品也应当尽快纳入议事日程,相应标准应尽快实现对主流体育用品的全覆盖。
此外,据媒体报道,目前已发现了性能优越且安全无毒的替代品。鉴于此,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积极促进这一替代品的普及,鼓励并协助相关企业调整生产线,加速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以确保体育用品的安全性和无害性。
对于企业来说,也应当对当前社会聚焦增塑剂的大环境有所感知,并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可以想象的是,随着问题被曝光,未来舆论对于增塑剂的疑虑只怕会进一步加剧,相应的标准制定也有可能逐渐出台。
企业与其被动等待更加严格规范的市场环境,倒不如主动求变,对照其他参考标准等,尽快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格。事实上在这次检测之后,市场监管部门已向相关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要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适时组织开展跟踪监测。
总之,体育用品中的增塑剂问题不能再回避。无论是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严密,为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筑牢防线,确保体育用品安全无虞,真正实现“强身健体”这一最基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