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犹如湖南的一颗璀璨明珠,湖面辽阔无垠,湿地生态多样。这片广袤的湖面与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各类候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与觅食天堂。洞庭湖不仅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更是它们心中无可替代的乐园。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翩然而至,它们在此栖息繁衍,为洞庭湖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这些候鸟不仅是天空中迁徙的使者,更是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灵魂。当它们在湖面上翱翔时,阳光洒在羽翼之上,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宛如一幅动人心魄的绚丽画卷。洞庭湖的生态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从轻盈灵动的红嘴鸥、纯洁高雅的白鹭,到优雅神秘的黑天鹅、高挑挺拔的灰鹤,各种候鸟在此欢聚一堂,共同编织出一幅物种丰富的生态美景。它们在湖畔悠然自得,于湿地草丛间自由穿梭,鸣叫声与翅膀的拍打声交织在一起,宛如演奏着一曲悠扬动人的自然交响乐,令人沉醉其中。
灰雁(图片来自网络)
灰雁灰雁飞呀飞,
天空广阔任你追。
羽毛闪闪映日辉,
队形整齐好壮观。
湖畔边,轻轻舞,
优雅身姿水中映。
咕嘎嘎,歌声起,
快乐旋律满天际。
秋风起,向南行,
不畏艰难向前程。
春风吹,又归来,
故土情深难割舍。
小朋友,望天边,
灰雁成群多壮观。
爱护自然爱动物,
和谐共处乐无边。
灰雁,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雁属鸟类。灰雁属于体型较大(约76厘米)的雁。嘴为粉红色,头部、颈部为黑褐色;背部和飞羽为黑褐色,且飞羽翼缘为白色;胸部和腹部为灰褐色,两胎具有黑色横纹,尾下覆羽为白色,雌雄无明显差异。又名:灰腰雁、红嘴厘、沙雁。 灰雁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等地,欧洲、俄罗斯、非洲北部、亚洲中部、伊拉克、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灰雁栖息于开阔的大型湖泊、水库、滩涂草洲和农田等湿地生境中。一般集大群活动,群体数量多时可达数千只。主要以滩涂草洲的各种草本植物为食,偶尔在农田中取食散落的稻谷。灰雁繁殖期为6至7月,营巢于水边草丛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4至8枚,卵呈白色,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7至29天。灰雁是中国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其在云南分布范围内,建有苍山洱海、会泽、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剑湖等中国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灰雁也被列入中国云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灰雁雌雄相似,雄略大于雌。头顶和后颈褐色;嘴基有一条窄的白纹,繁殖期间呈锈黄色,有时白纹不明显。背和两肩灰褐色,具棕白色羽缘;腰灰色,腰的两侧白色,翅上初级覆羽灰色,其余翅上覆羽灰褐色至暗褐色,飞羽黑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褐色,具白色端斑和羽缘;最外侧两对尾羽全白色。头侧、颏和前颈灰色,胸、腹污白色,杂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由胸向腹逐渐增多。两胁淡灰褐色,羽端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肉色,跗蹠亦为肉色。幼鸟上体暗灰褐色,胸和腹前部灰褐色,没有黑色斑块,两胁亦缺少白色横斑。
【大小量度】
【栖息环境】
灰雁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常见出入于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原、沼泽和草地。
【生活习性】
迁徒
灰雁3月末至4月初成群从南方越冬地迁到中国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北部地区繁殖,9月末开始成群迁往中国南方越冬,大批迁徙在10月初至10月末,少数持续到11月初,人们曾于1992年10月中旬至10月末在吉林省西部草原见到3000只的大群。飞行时两翅扇动缓慢,显得有些笨拙,但较有力,不慌不忙,徐徐而飞,成单列或“V”字形队形。飞行高度亦很高,通常晚上迁徙,白天休息和觅食。有时边飞边叫,鸣声宏亮、清脆而高。
行为
灰雁除繁殖期外,成群活动,群通常由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组成,特别是迁徙期间。在地上行走灵活,行动敏捷,休息时常用一只脚站立。游泳、潜水均好,但不能持久非不得已时,很少潜水。行动极为谨慎小心,警惕性很高,特别是成群在一起觅食和休息的时候,常有一只或数只灰雁担当警卫,不吃、不睡,警惕的伸长脖子,观察着四方,一旦发现敌人临近,它们首先起飞,然后其他成员跟着飞走。
食性
灰雁主要在白天觅食,夜间休息。常成家族群或由数个家族组成的小群在一起觅食。清晨太阳还未出来时就成群飞往觅食地觅食,然后飞到其他水域中较为隐蔽的地方休息,直到日落黄昏才又飞回夜间休息地。冬季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通常觅食和休息都在同一地方,觅食地多在富有植物的水域岸边、草原、农田、荒地和浅水处。食物主要为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叶、根、茎、嫩芽、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螺、虾、昆虫等动物食物;迁徙期间和冬季,亦吃散落的农作物种子和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