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评选出2024年度“十大临床突破”,它们将展示科研人员如何通过创新和努力,为人类健康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其中中国和美国团队各占到了4项,美国以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仍在全球医学创新中保持领先地位。而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尤其在基因治疗、再生医学等生物医学领域,逐步实现了全球领跑。
电刺激大脑,科学家让瘫痪者重新站立
2024年12月2日,这是一个注定在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日子。在瑞士的洛桑,这座充满着科学与创新气息的城市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洛桑大学医院(CHUV)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震撼世界的文章。
在当今世界,瘫痪是一个困扰着无数人的严重健康问题。全球每年都有数十万人的命运因为各种意外事故或者疾病而被改写,他们遭受脊髓损伤后,不得不面对瘫痪的残酷现实。脊髓,作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损,其内部的神经纤维由于自身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得脊髓损伤的治疗成为了一道横亘在医学界面前的“世界级难题”。多年来,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攻克这一难题,但都收效甚微。
而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有一位神经医学专家Grégoire Courtine教授,他在全球脊髓损伤康复领域可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在过去漫长的20多年间,他就像一位执着的探索者,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这片艰难的科研领域不断前行。他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硬膜外刺激、脑机/脑脊接口等。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努力成果显著,不少脊髓受损的患者在他们的研究成果帮助下,恢复了一定程度的行动功能。这些成果备受学界的认可,其中有6次成功登上了科学界的顶级刊物《自然》杂志。
在这次最新的研究当中,整个过程可谓是充满艰辛与挑战。他们花费了数年的时间精心构建脊髓损伤的小鼠模型。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对小鼠的生理结构、脊髓损伤机制等有着深入的理解,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构建好模型后,他们又利用高分辨率全脑成像技术,对上千个在行走时活跃的大脑区域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定量分析。这就像是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迷宫中寻找那唯一的出口,工作量巨大且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和耐心。经过无数次的分析与比对,他们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一条从未被人知晓的控制运动的新通路,那就是外侧下丘脑(LH)。
在此之前,在整个医学研究的长河中,从未有人发现过LH和人类的行走功能之间存在着关联。这一发现就如同在黑暗中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而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当医生使用脑深部刺激技术(DBS)对LH进行刺激之后,奇迹发生了。患者立刻就感受到了那种想要走路的冲动,这一时刻对于患者来说,就像是重获新生一般,而对于整个科研团队来说,更是多年努力得到回报的激动时刻。不过,这个团队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专家团队表示,在未来,他们将会继续深入探索,尝试将大脑刺激和脊髓刺激相结合,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更多不同类型、更广泛的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为全面、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瘫痪患者带去更多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