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迎来了其历史上的首次修订,这一重要立法举措不仅为全国的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法律框架,也为浙江省在科普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浙江省的科学传播专家围绕此次修订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他们对新法规的看法和对未来科普工作的展望。
李晓鹏,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高级记者、教授、浙江省科学传播专家库专家
作为世界上首部专门为科学普及工作制定的法律,《科普法》自颁布以来已有22年的历史,并在今年进行了重要修订,展现出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多项亮点。新《科普法》明确指出了“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并特别强调了国家将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置和完善与科普相关的学科及专业,以培养专业的科普人才。
在当前背景下,科学传播工作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跨领域、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科学思维,还要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优秀的科技新闻报道不仅能有效推广最新的科研成果,还能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水平,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然而,由于科技新闻的专业性和采编人才的匮乏,我国的科技新闻报道效果尚不尽如人意。这反映出优秀科普人才的短缺,与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缺乏专门针对科技传播或科学普及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有关,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仍处于初步阶段。目前,仅有少数几所大学开设了科学传播的相关课程和专业,而大部分高校则将科普人才培养依托于其他成熟学科之下,如哲学、中文或教育学等,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科普法》摘录
此外,在培养机制上,还存在教学资源共享不足、与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激励措施缺失等问题;在培养方式上,过于侧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课程过多,一些课程对于科普事业的实际帮助有限,使得科普人才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提出加强科普专业建设的要求,为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带来了希望。国家领导人也指出,要将科普工作提升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高校应当把握这一契机,顺应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为科普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