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一样是冷,南北为啥还分“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每年一过冬至,人们总会感受到明显的寒意,甚至是刺骨的冰冷。

有人说, 北方的冷如同战士的“物理攻击”, 直接、猛烈,却又相对容易防御; 南方的冷, *则更像魔法师的持续性魔法攻击,阴冷、潮湿、难以捉摸,让人防不胜防。**明明都是冻得够呛,**为什么真实体验差别这么大呢?

图虫创意-938740479272288271.jpeg

图片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其实,这种差别包含多方面因素,如果单从温度上来讲,当然是北方比南方更冷。不过,除气温外,风力和相对湿度是影响体感温度最重要的两个气象条件。

冬季时,南方相对湿度常常在70%以上,阴雨天时更高。北方大部风力在2、3级左右,空气较为干燥。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可计算出5℃时不同相对湿度和风力情况下的体感温度。当南方相对湿度70%时,体感温度就会从5℃降到2.6℃,北方则得刮起7级大风才会让体感温度到达2.5℃。

也就是说,在同等气温条件下,南方更易遭受湿冷攻击,而北方遭遇寒风刺骨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但冬季北方的实际气温比南方低多了,经计算发现,只要气温相差超过5℃时,相对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就会弱化,低温就会成为体感温度之争里的关键。

另一方面,空气湿度与身体散热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我们的体感温度。科学研究表明,当空间内的温度降低时,饱和蒸汽压降低,随之相对湿度升高。

干燥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北方人在冬天就算穿的不多,也足够守住身体散发的热量以维持正常体温,只是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比南方在感觉上更冷。南方普遍潮湿,空气中水分含量要远多于北方,并且湿空气热传导的速率要比干空气大,从而导致了我们身体更多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并感觉到异常寒冷。

还有我们日常穿的衣物、盖的被子都是纺织物,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南方因为湿度大,衣物易潮,身体产生的热量很快就会被传导到空气中散发掉,即使被褥盖得再多,衣服穿得再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再就是过冬装备的差异化,也影响着我们的体感温度。“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冻得哆嗦,我在北方的暖气旁四季如春”北方人家里有暖气,就连厨房、卫生间都装上了暖气片,供暖足的情况下,很多北方人在家里都是穿着背心裤衩四处走动。南方网友比较惨,卧室里最多开个空调或电暖器,就这,还要穿上一套保暖内衣才勉强过冬,最难受的是,晚上躺在被窝里想去小便,都是憋不住了才把事儿办啦。

出门在外,北方人多数是保暖耳帽、保暖口罩、围脖、棉手套、羽绒服、大棉袄、小棉裤、羊毛鞋……全方位武装,一句话——那都不是事儿。在南方,多数人一件羽绒服外加秋裤就能过冬,虽说冷是冷了点,但也习惯了这种极限挑战模式。

在这里,提醒一下去北方旅行的南方小土豆,出行前一定要做好穿戴攻略,尤其是在保暖方面,记住这四点原则:

内穿的衣物不宜过厚,以保暖、柔软、贴身的材质为最佳,这样可减少空气流动。内衣最好盖过腰部,避免腰腹受寒。

▲中层衣服应有较好的保暖特性,不要过于紧身。羊毛、羊绒或纯棉材质的保暖衣都是不错的选择。

外套既要防冻还要防风,防风外套不宜过度宽松,领口、袖口、腰部、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

▲不要忘记头颈足部的保暖。人的头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不利于血管健康。此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因此可穿上棉裤,换上保暖的厚底鞋。

注意:封面图片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南北方冬季的“物理攻击”与“魔法攻击”,源于气候、建筑保暖及取暖方式等差异。虽感受不同,但都提醒人们,冬季要做好保暖,抵御寒冷侵袭。
2025-01-05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冬季南北之冷各具特色,北方似“物理攻击”,低温且干燥,寒风凛冽但室内有暖气;南方如“魔法攻击”,湿冷阴寒,湿度大且衣物易潮,保暖装备相对单薄,虽同是冷,却因气温、湿度、装备等因素体感大不同。
2025-01-05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无论是北方的“物理攻击”还是南方的“魔法攻击”,寒冷天气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挑战。了解南北冷感差异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更有效的保暖措施,在冬日里保持温暖舒适。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