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公园的小秘密:让城市“活”起来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原创
快乐爱动物,开心涨知识!
收藏

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野外走进城市

本土物种多样性保护是守护本土物种的重要工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就是这样一家致力于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NGO机构,成立于2007年。从成立时候开始,山水就专注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关注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发展和治理。

从2016年开始,山水又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收集来获得保护方面的建议,这个项目被称为自然观察项目。

这张图显示了山水工作的范围,在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之前做了很多的工作,在西南山地有大熊猫的保护项目,在青藏高原有以雪豹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的保护项目。

而本期的分享我们既不讲大熊猫,也不讲青藏高原的雪豹,今天说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所在的团队主要做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公民科学,这个项目地在北京。其实山水在上海、南京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在珠江三角洲也有一些保护项目。去过北京的朋友们都知道,北京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人很多,跟大家想的去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点都不太一样,那么山水为什么会选择在城市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呢?

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地球受到人类影响非常大的时代,如果不算冰原的话,现在地球上有75%的陆地面积是受到人类管理的,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部分的区域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人类的管理和影响的,而且这样的区域还在越变越大。所以在这些区域来做保护的工作就更加重要。

如果看我们国家的自然保护区的分布,会发现自然保护区都分布在人口比较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偏西北的区域。图中绿色的区域指的是森林的区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对森林的覆盖是不太够的。再看右边这些图是兽类爬行两栖鸟类这些不同动物类群的分布热点,这些图是说这些类群里濒危的物种比较常分布在哪些地方,或者哪一些地方的物种数量比较多。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方,也是这些生物的保护热点。这也非常容易理解,因为这些生物跟我们人类一样,都是比较喜欢温暖潮湿、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的,类似于像我们现在所在的一些城镇区域,所以在这些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比较重要的。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之前,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就已经达到60%多,所以现在肯定有超过6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面。生活在城市、城镇区域的居民如果也想在生活中能够与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相处、能够体会到生物多样性,要如何去实现呢?

所以为了在我们身边就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我们需要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做的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探索怎么在城市里面让生物和人类一起和谐共处。

探索奥森里的小秘密

刚才提到,大家对北京的印象会比较相似,觉得北京是一个人特别多的地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人流量日常是八万人,如果到节假日有可能会有十几万人。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有湿地、有林地、有草地,是在北京比较中心的一个城区,同时面积又比较大,有比较多样的生境分布,但是同时客流量又特别大,所以就需要同时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此外还有工作人员对这个区域进行高强度的管理维护。

我们前几年做了一个小小的观察活动,因为我们想知道,在北京奥森这样一个人流量如此大的地方,能有些什么样的生物。

这个观察活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大家去园子里面“捡屎”。大家捡到了不少粪便,也捡到了各种动物出现留下的痕迹的东西,通过痕迹可以判断是什么动物留下的。

这张图中其实是一个松果,但是这个松果被什么东西吃了呢?被松鼠抱着啃了一圈以后,松果就会剩下中间类似啃完的玉米棒子一样的结构。这就说明这个地方是有松鼠的分布。在北京奥森,大家捡到了非常多的这种样子的松果,说明松鼠在这里的分布是相当丰富的。

这一张稍微有点不同,因为鸟在吃松果的时候和松鼠吃的方式是有区别的,鸟把嘴伸进松果里叨,所以会把松果的皮撕成一丝一丝的。这样的松果也捡到了非常多,说明公园里的松树也在为鸟类提供食物。

游客们在北京奥森寻找动物活动的痕迹,每找到一处就往地图上贴一个贴纸,最后发现贴纸非常密集,说明其实这里有非常多样的生物分布。

这张图是兔子的粪便,说明这里有蒙古兔分布。兔子吃了草以后拉出来,粪便里还有草的痕迹,粪便形状非常圆,很好分辨。

在北京奥森通过寻找痕迹的方式,我们找到了很多种不同的生物的痕迹。另一个监测方式是利用红外相机拍摄。

这是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环颈雉的照片,环颈雉就住在北京奥森的中心区域。

在城市为动物架起一座桥

刚才说到北京奥森是在北京城市非常中心的地方,奥森的中间有一条很宽的路横穿,这条路就是北京的北五环。北京奥森正好跨过车流量非常大的北五环的两边,南园和北园之间的生物们可以互相交流吗?针对这一点,北京奥森当时在建园的时候就考虑了很多,也采取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措施。

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在公园里面跨过北五环建了一个廊道桥。这个廊道桥上可以走人,可以走园林工作车,也可以走野生动物。实际上它最初就是为野生动物设置的。这座桥上种植了非常茂密的灌木,和园内其他区域浑然一体。所以当你走在桥上时,不会感觉自己是走在桥上。

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有一只刺猬从里面钻了过去。我们当时为了了解有没有动物使用这座廊道桥,在廊道桥上放置了红外相机,相机拍摄到了动物使用廊道桥的照片。

图中是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一只黄鼠狼,它也在使用这个廊道桥。它的行动速度非常快,只留下了模糊的身影。

这张图中是喜鹊。其实喜鹊完全不需要这个廊道桥,它可以飞过去,但是它可能觉得这个廊道桥走着方便,所以它还是选择在这个廊道桥上面走。

生态廊道桥下车辆在照常行驶,同时动物也可以用这座桥来穿越公园,这是北京奥森的为动物着想的设计。

在北京奥森的实际工作中,除了为野生动物考虑,还会考虑如何管理公园,在公园里面种植什么植物,在公园的植物如何管护才是动植物友好的,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下接下来的这个案例。

灌木丛——动物们的乐园

这是两张在北京比较典型的城市公园的照片,典型的是比较高的树配很大的草坪,基本上没有中间层灌木。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因为人们希望这个地方看上去比较干净、开阔,感觉比较有安全感。所以人们不希望有太密实的灌木丛。

但是对很多动物而言,它们需要一些遮挡,才更有安全感。灌木开的花结的果,也可以成为动物的食物。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两者间寻找一个平衡。也就是说在比较干净整齐的一片大草地、上面有树的情况下,再在中间的增加一些灌木,补充上缺失的部分。

所以当时我们就在北京奥森找了一片地,和北京奥森的园林部门一起商量新种植了一些灌木。选择种植的灌木种类都是北京山里比较常见的。

例如图中的是荆条,是北京山区中特别常见的植物。在夏天荆条也是蜜源植物,可以为蜜蜂、蝴蝶之类的昆虫提供食物。除荆条之外还种植了很多其他的物种。

上图中是一个本杰士堆。本杰士堆是在动物园中比较常见的设施,在红山动物园中的很多场馆都能看到本杰士堆。我们在北京奥森试图模仿动物园的这种做法,用一些枯枝落叶去模仿灌木丛。本杰士堆除了给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还有什么好处呢?本杰士堆吸引游客走近观察,配套的说明牌解释了动物是需要这种躲藏的地方的,大家也就更能理解这些看起来有点乱的灌木丛其实是动物的栖息空间。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种植灌木前后,蝴蝶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都有增加。相比于种植灌木之前,可能不是蝴蝶本身变多了,而是蝴蝶更喜欢来这个区域了,因为这里有它的食物。

我们在本杰士堆附近看到两只兔子在打架,它们是非常喜欢利用这一堆乱糟糟的东西。

这一张图显示的是黄鼠狼,它经常来这个本杰士堆,因为它可能也觉得这个地方对它来说比较安全。

志愿者也拍到小刺猬在堆里面睡觉。

芦苇的大用处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芦苇的。在北京奥森的水域周围有很多的芦苇,这个案例讨论的是什么时候来割这些芦苇。

首先我们要知道,芦苇丛是很重要的栖息地。比如震旦鸦雀在冬天会经常使用北京奥森的芦苇丛。震旦鸦雀有一个特点,它的嘴特别的厚、特别有力气。震旦鸦雀在冬季需要把芦苇磕开,吃芦苇杆里的虫子,所以说这种鸟是高度依赖芦苇的。

还有一种比较依赖芦苇的物种就是图中的这种蜻蜓——低斑蜻。

大家可能平时不是特别关注蜻蜓的种类,但其实蜻蜓当中也有一些比较濒危的物种。比如低斑蜻就是极危物种。造成低斑蜻极危的原因是它喜欢利用有芦苇丛的湿地,而湿地特别容易被侵占,在华北平原上,这样的湿地越来越少。北京奥森恰好重建了这样的一片湿地,所以我们又可以在这个地方看到低斑蜻的存在。

蜻蜓是一种特别的生物。它的幼虫在水下生活,当它成年的时候要从水里爬出来羽化成一只蜻蜓。低斑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每年4月份就羽化了,是北京最早出来的一种蜻蜓。在这个时候,新的芦苇还没有长起来,所以低斑蜻就需要在去年的旧芦苇上羽化。

北京奥森的芦苇丛有这么多重要的作用,有这么多小动物都要依靠它来生存,所以这些芦苇丛就全年都保留着,永远不割可以吗?

这是不行的。因为北京奥森是一个人工湿地,这里用的水都是人工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到这里作为城市湿地用水。这样的水里面含有很多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不对水体进行净化,水体就可能因为富营养化而变得很臭。

所以北京奥森的芦苇丛还承担着净水的作用,通过把水体里面氮磷等营养物质都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面,之后由工作人员把芦苇整个拿掉,就相当于把营养物质从水里面净化出来了。但如果没有把芦苇割掉,时间长了芦苇会烂在水里面,那些营养物质就又回到水里去了,就起不到水体净化的作用了。

另外秋季还有防火的需求。秋冬季没有被割掉的芦苇可能会被一个烟头引燃。

所以出于这些考虑,工作人员必须每年割掉这些芦苇。什么时机割芦苇最好呢?

我们给在北京奥森使用芦苇的生物们排了一个时间表。通过分析生物们利用芦苇的时间段,来发现割芦苇的时间窗口。

通过这个时间表,我们发现能割芦苇的时间窗口很有限,必须在某几个特定的时间去做方案。山水和自然之友,以及一些城市里的观鸟爱好者、志愿者们一起跟北京奥森商量了割芦苇的方案。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每年秋天出于防火安全考虑,割掉距离道路5米范围的芦苇,预防烟头造成的火灾。到了春天,再把水中间容易烂在水里的芦苇割掉,这样秋天到春天之间,水中间这一块的芦苇都可以供越冬的鸟类去使用。

图中还有两片是红色的区域是全年保留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低斑蜻出来的特别早,所以在春天这个青黄不接的这个季节它可以利用去年留下来的枯芦苇。

北京奥森根据这样的方案进行芦苇管理已三四年的时间,方案每年还在调整。工作人员们在评估这个措施是否得到大家的理解,以及效果如何。我们还会去跟割芦苇的工人交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保留这些芦苇。

工人师傅会知道,芦苇丛上面有小鸟做窝,下面有鸭子做窝,在割芦苇的时候如果看到有鸟类在上面做窝的话,就把这些芦苇保留下来。

这两个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你会发现,北京奥森的这些工作不是做一件大事,而是做一万件小事,用很多微小的事情,来组成保护工作。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些建议,比如希望大家了解类似红外相机、本杰士堆、昆虫旅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我们可以靠近观察,但是不要触碰移动这些设施。比如希望大家不要投喂野生动物,不管是在动物园,还是在有野生动物出现的公园,都不要投喂。人类投喂的食物不一定符合它们的需要,人太过接近这些野生动物可能导致疫病传播,也可能导致动物自然行为改变。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多管闲事”,多为公园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可行建议,也希望大家“好为人师”,多向身边的人宣传公园绿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的努力。

评论
无为通达
学士级
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让城市“活”起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富有活力。
2025-01-04
空间均衡系统发力
贡士级
此主题聚焦公园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极具现实意义。所提建议为实际行动提供方向,而倡导“好为人师”宣传保护举措,能提升公众意识,动员更多力量参与。这不仅有助于营造丰富生态环境,还将推动城市生态建设迈向新高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期待这些理念能转化为广泛行动,让公园绿地成为生物的温馨家园。
2025-01-04
祥和123
学士级
阅读学习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