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浙江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长兴县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处
长兴县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处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加强科普工作领导、科学规范管理

为更好的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保护区和扬子鳄景区一起组建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个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具备专业接待、教学能力的科普教育小分队。

保护区科普网络健全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础,只有建全的科普组织网络,才能解决有人办事、有人管事的问题。保护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加强科普工作人员的引进,现有科普讲解人员8人;科普接待人员10人;利用县林业局的优秀资源,邀请林业局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一些鳄类的专家学者和学校的科学教育老师同保护区的饲养科技人员一起组成了科普教育辅导小组。

2、制定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

根据保护区工作需要,保护区于2016年制定保护区2016---2025年总规,其中详细部署了保护区近几年的科普教育工作计划。按照总规方案,本年度初召开了专门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了《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制定了本年度工作计划,为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保护区为每个岗位制定了培训表,每年开展安全、繁育知识、科普知识等各项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同时通过举行技能比拼、知识大赛等活动,增加了员工服务意识。

3、加强投入保障,增加科普设施

保护区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经费主要用于科普设施、科普设备、科普宣传等,2024投资科普专项经费5万元,主要用于科普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科普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同时,积极争取科协等上级部门经费补助。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365天。

每年服务公众人次:65000人次。

科普场所面积:室内:3165平方米,室外:20000平方米。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发放资源包等)情况:活动数量5个;参与人数2100人。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例如进大学,进中小学)、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2个;参与人数200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1个;参与人数500人。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名称(5.22国际生物多样日活动、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和数量2个;参与人数700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微信公众号:浙江长兴扬子鳄景区。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10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5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专职18人,兼职50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围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进行生物学、生态学、湿地环境知识、野生动物保护法、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科普宣传教育。保护区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特色科普活动。一是保护区和浙江大学合作,提高扬子鳄繁育技术水平。通过对扬子鳄古老生物物种DNA提取、RCR扩增等相关数据检测与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扬子鳄技术档案。自2012年开始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扬子鳄放归自然活动,野外放归区的扬子鳄能全部适应野外生活,自首次放归以来保护区已累计放归扬子鳄1570条。随着放归的成年鳄鱼逐年进入繁殖年龄,未来将有更多的母鳄参与繁殖,这标志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浙江省扬子鳄放归自然建设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二是举办扬子鳄科普文化节。开展“扬子鳄孵化出生时雌雄探究”课题研究,扬子鳄知识展、扬子鳄生态展,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通过举办多项活动,扩大保护区的影响力和扬子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三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多年来与宣传部、教育、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亲近古生物,亲近大自然”走进扬子鳄保护区实践活动,传播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征,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利用节庆纪念日加大科普教育。每年开展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环境保护日和全国科普日等节庆活动,邀请县内学生参加活动。通过参观科普长廊,让他们对生物多样性、湿地作用、野生动物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通过科普知识竞答方式、参与体验方式和科普征文比赛,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科普实践活动开展不到位,由于扬子鳄的习性,不能让青少年参与到扬子鳄的饲养、孵化等活动中来,只能从介绍和标本中认识扬子鳄,没有真正深入的了解扬子鳄,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复杂性、重要性。

2、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虽然保护区和县教育局长期合作,但和学校的联系沟通不够,使基地的科技教育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影响了科技教育的人群数。

3、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学生参与性不强,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知度。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是推动协同合作。主管部门应牵头开展科普教育基地与学校的结对共建,聘请科普教育基地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与教师共同策划开展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

二是丰富活动形式。推动科普教育基地校外“第二课堂”教育形式,定制科普教育活动,深度体验研学,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及实践创造能力‌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新闻媒体、单位网站等平台向公众公布科普教育活动信息,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浙江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5年1月2日

评论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1-07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2025-01-05
祥和123
学士级
已阅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