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门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常识简介

健康科普宣教
原创
科学普及、健康同行 、服务全国人民为已任!
收藏

中医药适宜技术,通常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术在门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一、中药泡洗

中药泡洗是通过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利用药液对皮肤和黏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可以清热解毒、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适用于感冒、风湿痹痛、痈肿疔疮等。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在泡洗过程中,通过皮肤去腐生肌、黏膜吸收到体内,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在进行中药泡洗时,应注意水温控制在30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泡洗时间控制在15分钟到30分钟之间。如果皮肤有严重溃烂,则不宜使用这种疗法。此外,有些药物具有一定的透皮吸收作用,可促进其他中药成分的透皮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二、中药封包

中药封包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该疗法通过将中药打成粉末,用辅料调匀后敷于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不经过消化道吸收代谢。这种疗法具有祛风止痒、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局灶性疾病。

对于全身多发性疾病的患者,中药封包疗法通常需要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整体调理。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使用含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成分的中药封包,同时口服舒筋活络的中药汤剂,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应用中药制剂施于皮肤、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这种疗法不经过肝肾代谢,无胃肠道负担,刺激小,因此具有独特的优势。穴位贴敷可以发挥药物渗透、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解决小儿吃中药难的问题。

常用的穴位贴敷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痰平喘、温中健脾、摄涎敛汗等功效,适用于感冒、肺炎、哮喘、泄泻、腹痛、厌食等疾病。例如,对于小儿咳嗽,可以将含有杏仁、桔梗等成分的中药贴敷在天突、膻中等穴位上,达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四、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产生局部负压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这种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促进消化功能。

拔罐疗法适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状。然而,医者需要注意拔罐时间,时间过久会导致患者皮肤起疱。因此,在进行拔罐疗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罐时间和强度。

五、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局部使其发红充血,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再轻轻挤压使血液流出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主要用于清热消肿、活血化瘀,可以缓解湿热,治疗眼痛、肿痛、头面部疖肿等;对咽喉疼痛等症状也有效,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等。

进行放血疗法时,应选择适当的部位和放血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同时,医者应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六、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通过点燃艾绒或其他药物,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

艾灸疗法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能延年益寿。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例如,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泻等症状,可以艾灸中脘、神阙等穴位,达到温中散寒的效果。

结语

门诊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特点,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因此在使用前,患者应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5-01-05
淬剑ᵀᴹ
太师级
2025-01-04
陕西省旬阳市李富来
少傅级
中药泡洗可以清热解毒、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适用于感冒、风湿痹痛、痈肿疔疮等。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