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最容易见到的鹰-雀鹰
早在远古,人们就有驯化雀鹰的习俗,其雄性称作细胸,雌性别名鹞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企喻歌辞一》就有“鹞子经天飞,羣雀两向波”的诗句。有记载,先秦时期的人们就开始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利用鹞鹰(雀鹰)驱赶偷食的鸟雀。
雀鹰的个头和乌鸦、喜鹊差不多大,名字中带“鹰”指出了它的猛禽身份。雀鹰喜欢生活在树林中,娇小的身躯和灰褐色的羽毛让它们可以隐藏在疏林中不易被其他鸟类察觉,更可以在林中腾挪追逐,转弯疾飞。
有资料显示,雀鹰飞行速度最快可以达到50公里/小时,加上尖锐有力的爪子和强劲的嘴巴,使其成了林中小鸟的大敌。但凡被它的爪子扣住,就再也别想挣脱。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它们捕捉喜鹊、乌鸦的视频,片中的它们会紧紧扣住猎物,一边警惕的四处张望,一边稳稳地撕扯着猎物的羽毛,围绕它们扔了一圈。几次在蔷薇园和槭树园的草坪上看到一片狼藉、满地羽毛的“凶杀现场”,总怀疑就是这些家伙干的,可惜一次也没亲眼看到。
进入初夏,到了雀鹰的繁殖季节。雀鹰妈妈一窝通常产卵3-5枚,刚孵化的雀鹰宝宝雪白雪白的,非常漂亮。之后的两个月,雀鹰妈妈会寸步不离宝宝们。在这期间,雀鹰爸爸非常辛苦,要照顾一家人的吃喝。据统计,从出生到学会捕食的两个月内,一只小雀鹰就要吃掉2000只小鸟。当然,除了小鸟,雀鹰也会捕食老鼠和昆虫。
根据最新版国家重点动物保护名录,雀鹰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祝愿这些勇敢美丽的小家伙们自由自在、家园常驻。
雀鹰小档案:
雀鹰 Eurasian Sparrowhawk
学 名:Accipiter nisus
易 见 度:偶见
发现地点:单独活动于迁地保护区林木稀疏处
保护级别: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