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甜的水果,到底是一份“甜蜜的馈赠”,还是一场“甜蜜的危机”?你好,我是中国科技馆的榕哥,欢迎收看榕哥烙科。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水果似乎越来越甜了?小时候的水果可没有这么“豪放”,苹果带点酸,西瓜甜中是清爽,柿子甚至是涩的。而如今,市场上卖的水果,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品种”,甜成了唯一的追求。那么,水果是怎么变得这么甜的?甜味之外,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首先来说,水果越来越甜,主要不是靠的自然选择的馈赠,而是科学和技术共同塑造的结果。说到底,还得是人的干预,从基因到种植,每一个环节都在“加甜”。科学家和果农会从成千上万的水果中挑选甜度高的“种子选手”,这些天赋异禀、出类拔萃的“甜蜜的种子”通过育种技术,一代一代地选择和培育,繁衍出更甜的下一代。大家喜爱的阳光玫瑰葡萄,绝对能甜到让人一口入坑,停不下来,而它的育种过程正是精挑细选“甜味基因”再经过近20年的持续努力。
除了育种,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催甜”,比如水肥的管理更有技巧性和针对性,有一招叫做“控水增甜”。在果实成熟前的这段时间,适当减少水分的供给,让果实“口渴”一点,它们就会更努力积累糖分。水肥管理,还可以配合光照、温度、湿度,温室种植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应用。除此,也可能配合一些“植物激素”的应用,成为水果的成长加速器,提高果实的品质,当然包括糖分的积累。
水果越来越甜,是我们的选择吗?人类确实天生爱甜。从远古时代起,甜味就被人类视为高能量的标志。在食物缺乏的年代,甜味意味着热量,也就意味着生存。所以,即使现在食物种类丰富了,人们对甜味的喜爱依然藏在基因深处。同时,我们的选择还受到市场的影响。现代消费者不仅爱吃甜,还喜欢“测甜”。社交媒体和电商的推广中,不光糖心苹果、冰糖橙,甚至是西瓜,商家都要用“糖度计”测一下,不甜不要钱,要钱当然要甜的。
但是,一味地甜,却失了本味。现在市面上的水果,甜味是主旋律,酸、涩等风味逐渐退居二线,这让许多老品种失去了展示的机会。除了甜酸搭配,水果中的香气也有独特之处,也会让人觉得甜,但这并不是糖度带来的甜味。比较典型的,就是草莓,闻起来就觉得甜甜的。有些品种的草莓尝着甜,更与其自身的香味组成有关系。这种香味,其实也正是人们怀念的“水果味儿”。毕竟人的感觉是一个综合系统,要不说色香味俱全呢,还得加上个脑补。然而,相比水果变甜,主要是从育种上调整蔗糖、果糖、葡萄糖这三种糖分的构成与比例,香气的把控则难得多。光草莓的基础特征性香气就有300多种,因此想要培育更有“水果味儿”的果实,挑战实在太大了。
人的口味也是多样的,增加甜味虽然迎合了大部分市场需求,但是喜欢吃酸甜口,怀念小时候味道的人也不少,还有相当比例的人群需要控糖。好在现代育种技术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科学家和消费者的多元化追求并非背道而驰,只是优先顺序不同,有时会有点不同步,比如之前聊过的西红柿,改良的又大又圆又红又硬,颜值高好运输不容易坏,就是不怎么好吃。
榕哥看来,未来“好水果”也会重新定义,别仅仅局限于“甜”,必须要找回多样的风味。毕竟,有的选择才是真的水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