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
收藏

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

自评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加强领导,科学统筹: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5年批准建立以来,积极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已成功创建为李四光中队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县内外中小学生教育基地。为更好地向公众宣传科普知识,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基地成立了由主任全面负责的科普宣教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科普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科普工作制度,提高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2、规划引领,持续推进:科普教育是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之一,切实加强科普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知名度的提高,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保护区将科普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中,目前已完成规划内的金钉子地球科学馆建设,更新科普标识牌等。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1、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365天。

2、每年服务公众人次:59261人次。

3、科普场所面积:4512平米。

4、更新科普场馆一处:2024年完成了长兴“金钉子”地球科学馆布展,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设主题展馆与创意中心两处,以讲述长兴地质科学为主题的,集展示、宣传、教育、科研等一体的科学体验馆,分为三个展厅,分别是无字天书、寻金解梦、人地之缘。无字天书展区介绍了地球演化历史、全球金钉子的确立情况和中国金钉子的确立详情;寻金解梦展区介绍了长兴“金钉子”所见证的二叠纪、三叠纪两大时期,全球、长兴地球环境和生物特点,并对二叠纪生物大灭绝进行还原;人地之缘展区围绕长兴煤山剖面近百年的研究历程展现科学家的精神与成果。创意中心以开放的理念打造科研科普的平台,用于研学活动、学术交流、科研讲座、科普报告等活动。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活动数量10个;参与人数5600人。

2024年1月24日开展传媒小记者研学一日游,邀请到长兴传媒集团小记者在保护区体验科普研学活动;3月17日开展院士专家科普课,来自长兴煤山小学的学生参与中科院沈树忠院士在保护区地质剖面开展的科普;4月22日开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通过参观游览、趣味问答等环节传递“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理念;5月12日保护区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向中小学生讲解防灾减灾工具和方式,为增强全体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5月19日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在今年的科技活动周期间,长兴县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长兴县人才科技日”,长兴金钉子作为研学基地进行研学基地签约;7月19日开展夏令营主题科普活动在保护区开展,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让科普知识在学生们心中萌芽;8月24日开展长三角之心科普研学活动,跟随保护区科普人员一起走进金钉子博物馆,了解地质、生物和金钉子的知识;9月全国科普日期间开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题活动;10月开展国庆科普研学活动。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新媒体平台情况微信视频号: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8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5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专职科普人员13人,兼职科普人员60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寻找消失的海洋

寻找消失的海洋研学活动以长兴金钉子地质遗迹为核心,以真实的场景,沉浸式的体验开启孩子对科学的激情、挑战、创新;激发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趣,挖掘孩子的科学潜能,给孩子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此类研学活动是以地质遗迹的科普主题的开展“三个一”的方式:一场室内科普课,通过重现海陆变迁的过程,初步了解地质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场野外研学课,实地考察2亿年前形成的海相岩层剖面、动手观察海洋生物化石,点明“消失的海洋”主题;一场科普专题片,通过7D环幕影院的体验形式,感受地球演变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和万物更替的历程。

三、问题不足

目前,基地科普工作较成熟,但是在“金钉子”等地层学的科普过程中对科普的方式、科普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地质科普亮点较难形成。

四、工作建议

‌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效果,建议:

一是加大对科普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科普教育提升机制,支持相关教育和培训项目。

二是助力科普基地活动效力:通过部门领导,打造品牌科普活动有效推广方式,提升基地科普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科普基地活动的曝光率和参与度。

三是基地科普‌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动科普资源、科普方式的集成和共享,通过科普联盟等方式的交流,构建科普资源数据库,打造科普共享、共促、共发展的生态圈。

附件:1、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地简介

2、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地开放时间

附件:1、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地简介

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境内,保护区始建于1980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与长兴县人民政府共同立碑公示于众。自建立以后,浙江省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各界为剖面的保护和管理做了大量基础工作。2005年8月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保护区内分A、B、C、D、E、Z六大剖面,其中,D剖面为核心剖面,主要保护的对象为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长兴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和长兴阶标准地层剖面,以及赋存于地层中几十个门类的化石。

煤山“金钉子”剖面由于含有两颗经过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批准的“金钉子”(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长兴阶底界“金钉子”),以及该剖面完整记录了2.52亿年前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而闻名于世。

煤山剖面地层连续,跨越古-中生代界线,含有非常丰富的牙形类、菊石、䗴类、放射虫、介形类、腕足动物和鱼类等十多个门类化石300余种,可谓是世界上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层剖面。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煤山剖面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同位素年龄、旋回地层和化学地层等方面都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这一地质遗迹是我国和世界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学财富,它为再现古生代生物的演化和消亡提供了直接的科学证据,也为人类探索地球的演变和人类本身的生存、消亡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科学资料,并为环境教育、对外交流提供一个真实直观的天然实验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保护区管理基础设施已基本建立,管理、科研和宣教用房有保障,宣教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交通与标识系统较为完备。现有科普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512平方米,地球科学馆面积1200平方米,并建有金钉子广场,以金钉子地质剖面为主,设有两处金钉子纪念碑,百米生命演化墙等。室内还有科普阶梯教室可供科普培训课程的开展。

保护区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李四光中队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科研基地与科普教育基地,在做好管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科普,争取将长兴金钉子打造为一个集保护、科研、宣传、教育于一身,融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示范性保护区。

2022年10月,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剖面等7处中国地质遗迹地入选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

附件2、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地开放时间

除特别通知外,基地常年正常开放

夏令时:8:00-16:30

冬令时:8:30-16:00

评论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