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原创
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科普活动为主。
收藏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2024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秉持着“创新、提升、合作”的工作理念, 整合我院科普资源,发挥我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等平台科普作用,创新科普内容,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现将基地2024年科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基地所在的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公益类科研机构,长期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作为院创新发展的重要“两翼”,建立健全科普基地组织管理体系,院长任基地负责人,副院长分管科普工作,设立院科普基地建设运行管理办公室,设主任1人,办公室成员3人负责公共科普服务联络、活动组织和实施、科普作品研发和创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合作。2022年,研究院制定了《院科普教育基地发展规划(2022-2025)》对科普工作的中长期发展任务和目标进行了明确,并每年将科普工作列入院年度工作计划并设立任务指标。对科普基地严格按照研究院2021年制定的《科普基地开放管理》等6项制度进行运行、服务、安全管理;在科普激励和支持方面,该院将科普“成效突出获得省级表彰”作为院年度奖励指标、对科普成果和科普服务转化按照院成果转化办法给予个人分配。做到科普工作有人抓,科普经费有支持,年度计划有安排,科普激励有政策、科普发展有规划、科普联络有专人,文件通知有落实,科普活动有方案,年终总结有成果。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基地现有1000平米科普场地,2024年集中对100平米科普展厅场地布置进行了重新规划,对外开展科普服务,主要向中小学生、科普服务人员、妇幼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提供中小学生研学、科普夏令营、科普课程、科普技能提升、科普交流等科普服务,对外开放132天、接待参与、参观公众422人次。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基地举办的科普活动

今年,我院继续做好基地科普活动,全年开展青少年实验室科普研学、科普教育交流、线上科普讲座发放资源包等活动7个,参与人数14956人。其中5月26日,科普基地联合附属医院、实验室和人类精子库举办了一场名为“验血知型”的科普研学活动。活动通过有趣的方式普及了人体红细胞和血液知识,提升了公众对血型检验的认识。25组家庭参与了这次科技活动周,杨录军博士带领大家学习了红细胞的基础知识和血液的重要性,并通过动画展示了红细胞的功能。博士还讲解了血型检验的历史和现代应用,并辟谣了“滴血验亲”等谣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者亲自进行了血型检验,观察了显微镜下的红细胞。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体验了科学实验的乐趣,还增进了亲子关系,提高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基础。9月26日,基地积极发挥线上科普平台作用,组织讲师通过线上平台为重庆市南川区隆华第八小学、江西省于都罗坳镇三门纡小学、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亦真阳光希望小学、云南省元阳县小新街乡华泽阳光希望小学等223所希望小学14534名学生开展线上青春期健康教育。此举旨在拓宽健康教育覆盖面,让边远地区孩子也能接受专业教育。

2.基地开展进校园科普活动

在2024年,院科普教育基地秉承着“送教进校园”的理念,得到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地成功组建了重庆市青少年健康教育科普讲师团。讲师团队汇聚了来自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者,共计118位专业人士。在5月至12月期间,讲师团的成员们积极投身于“青少年青春期健康”主题的重庆巡讲进校园活动,举办《告别“鸭梨”山大》《把握成长黄金期》《小仙女的“身体书”》《青春大揭秘:青春期生理变化》等25场精彩的讲座。这些活动覆盖了高职、初中、高中以及小学,服务了总计7002名学生。这些努力和成果受到了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科协、重庆市科协号召,在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4场线上和线下科普活动,服务青少年、育龄人群、辖区居民及乡村师生21634人,受到一致好评,被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号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2024科普教育基地科创筑梦联合行动”在8月基地携手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了“生命安全与健康-2024科普教育基地科创筑梦联合行动”之“血痕断案”科普活动。共有63人参与本次活动。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基地面向公众,提供科普研学活动预约,链接:https://www.wjx.top/vm/rXHgFcK.aspx。

基地依托公益类科研院所,对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严格管理,现有科普中国科普号“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青春期健康教育科普”、微信视频号“重庆计生院科普基地”3个。

科普基地积极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提供科普知识、公布开放服务,全年共计发布科普信息69条,总阅读量1.4万人次。其中,在“科普重庆”开设《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专栏,发布科普教育活动信息3次、科普知识44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发布“科普基地夏令营”等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和公共科普服务信息共25条。多项科普活动被《人民日报》网络版、中新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10余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普基地现有科普志愿者58人已在科普中国完成志愿者注册,招募高校志愿者119人。今年,科普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策划科普作品,参加科普巡讲和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全年共有250余人次科普志愿者开展志愿者服务。

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科普工作经费共25万元,现有专兼职科普人员分别为5人、33人。研究院科普基地设有基地运行办公室,并设办公室主任1人负责基地运行,办公室成员3人负责公共科普服务联络、活动组织和实施、科普作品研发和创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合作。

二、特色工作

青少是我国未来创新性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小培养他们生理心理健康意识,开阔科学视野、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是科普基地重要的职责。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全国科普基地、公益类科研机构,调动科研和科普资源,整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开展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与实验室“STEAM”科普课程。经过多年研发和不断改进,目前已形成线上线下结合、校园-实验室联动、多学科融合,涵盖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心理和交叉学科共18节的《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与实验室“STEAM”科普课程》。该科普课程包括课程、课件、教案、评估体系,视频、游戏,教具、材料包和可移动科普课程场地。课程实施后共有60000名师生和家长参与科普研学课程,20000 余名师生参与科普进校园和师生到基地活动,线上直播33000余人参与。一是活动形式上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希望小学线上课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了专业、系统的青春期教育。通过线下进校园、义诊、科普剧展演的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青春期健康教育成果。二是服务范围广,涵盖偏远乡村学校。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服务对象包括青少年、育龄人群;服务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除了城市中小学以外,科普日活动通过线上方式服务范围还包括重庆、江西、云南、江苏、青海等地233所希望小学。三是内容首次展示重庆特色。本次活动中首次集中展示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在实施《重庆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我市青少年健康教育所取得的系列科普成果,包括近年来重庆青少年健康教育大量课程、教具、活动等成效和建立的重庆特色模式。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科学普及

三、问题不足

科普激励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宽渠道。科普工作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对科普人员和志愿者激励方式缺乏经济效益激励,只有社会效益激励难于长期维持科普工作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应呼吁在各层面充分考虑将科普激励纳入年度预算中,加大科普支持力度。

四、工作建议

建议通过搭建与学会、企业科普合作的桥梁,加强科普阵地与之合作的发展契机,探索未来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立联动机制,服务更多人群、开展更高层次活动,实现共创共赢。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5年1月6日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简介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市公益类科研单位,自2003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深耕与科学普及的广传,先后获批重庆市级科普基地、科普重庆共建基地、重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诸多科普平台,2022年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现设有江北与渝北两大院区,分别坐落于江北区红黄路18号与渝北区农业园区宝环路420号。院内汇聚市级科普传播专家6名,成渝十佳科普研学导师1位,专职科普人员3名,兼职科普团队44人,外聘科普专家7人,科普志愿者队伍达80人。

近年来,研究院科普团队独辟蹊径,成功架起科研成果与科学普及的桥梁,以科普应用研究赋能各类科普活动,融合科普创新与品牌建设,自主研发科普VR技术,推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科普教育系列精品课程,诸如《解锁成长“密码”——直面多彩青春期》与《挥别“鸭梨”重压——青春期压力管理》等,共计10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特色研学课程《血痕揭秘》《XY:染色体的秘密》等12节特色课程,科普教具23项,原创科普剧《器官的低语》等2部,以及《写给孩子的青春期》等系列科普图书5万册。更组建全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讲师团,于2024年全面启动“青少年青春期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市38个区县,于职高、初高中及小学开展科普讲座144场,科普研学深入基地,惠及138000人,备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瞩目,受邀在全国希望小学线上平台授课,惠及重庆市南川区隆华第八小学、江西省于都罗坳镇三门纡小学、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亦真阳光希望小学、云南省元阳县小新街乡华泽阳光希望小学等223所希望小学的14534名学生。

基地多次荣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及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连续五年重庆市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殊荣,近两年连续被评为科普重庆共建单位工作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基地将继续秉持科普创新与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多元化科普创作、服务与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断丰富与拓展我院科普重庆共建基地的品牌特色与影响力。

科普展厅开放时间:2024年1-10月期间,每周2-周四,9:00-16:00

评论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