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气氛的危险物3-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驱鬼除邪的祈福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表达欢乐心情的娱乐活动,成为春节等喜庆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代文人用美丽的诗篇记录下人们燃放烟花爆竹时的喜悦心情,而这一传统也成为了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但燃放烟花爆竹也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此外,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火灾的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儿童接触烟花爆竹也极易造成伤害。因此,为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预防爆炸事故发生,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的安全,便于管理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运输和燃放,经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2006年1月21日公布并施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201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已经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通过,就《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做出修订。近年,全国各大一线城市也纷纷出台当地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申请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
禁止在下列地点燃放烟花爆竹:
(一)文物保护单位;
(二)车站、码头、飞机场等交通枢纽以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
(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
(四)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
(五)医疗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敬老院;
(六)山林、草原等重点防火区;
(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地点。
燃放鞭炮,除了要选择开阔地,远离房屋,车辆外,还应注意远离:
窨井、化粪池以及公厕坑口等可能产生沼气的地方:易被飞溅的井盖砸伤,或可能点燃下水道中积蓄的沼气引起爆炸。
冰面:一时不慎就可能导致落水,发生溺水悲剧。
密闭容器:易拉罐、玻璃瓶、油漆桶……将鞭炮点燃丢到这些容器里,会被容器碎片砸伤。
棉被等可燃物:易引发火灾。
值得注意的是冷烟花的使用。冷烟花其原理就是采用硝化棉和低燃点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按照商家宣传,冷烟花燃点低,不到80℃即可点燃,室内燃放不会导致火灾隐患。
但事实上其燃点虽然低,但是燃烧温度仍然可达600-700℃,照样能引燃圣诞树、地毯和纺织品。2021年2月14日,应急管理部发文强调:冷光烟花作为烟花爆竹,其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基本属性并未改变,严禁在室内以及任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燃放。
如何安全使用:
(1) 购买合格产品:在合法点购买质量可靠的烟花爆竹产品。
(2) 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不自行修改或组装。
(3) 燃放地点开阔空旷。附近放置灭火器,以防万一。
(4) 燃放时,确保火花飞溅的距离范围内没有纸张、木材、衣服等可燃物、房屋、车辆等。
(5) 燃放时万一出现异常情况,不要马上靠近烟花爆竹,一般等待15分钟后再去处理。
(6) 燃放时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儿童和宠物。
(7) 别人燃放烟花爆竹时,不要围观,避免鞭炮蹦炸到身上。路途中遇到有人燃放烟花爆竹,尽可能等在一边或绕行,保持一定的距离。
(8) 燃放时注意保护耳朵,以防烟花炮竹爆炸的巨大噪声对听力的伤害。及时捂住耳朵,可张开嘴巴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冲击,也可使用棉球、耳塞进行保护。
(9) 烟灰等物进眼睛后不要用手揉搓,应该及时吹出来,或者用生理盐水及时清洗。
(10) 未成年人不能单独燃放烟花爆竹。
(11) 燃放后及时清理燃放现场的烟花残渣和火种,确保彻底熄灭火种和消除安全隐患。
(12) 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不要将烟花爆竹放在易燃、可燃物品附近或暴露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