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激发孩子好奇心,有“招”可循

科普时报
原创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质,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驱动力。许多科学家往往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这个观察推动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火炉上的开水用蒸气把壶盖顶开,于是他发明了蒸汽机;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在臭烘烘的鸡窝中待了5个小时,只是为了看看母鸡究竟是怎么下蛋的。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但好奇心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天生好奇心强,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不断提问和探索,而有些人则相对内敛。无论好奇心的强弱,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强化和发挥其好奇心,但不当的引导可能会将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

例如,过度强调标准答案和考试成绩,会让孩子逐渐失去探索未知的兴趣。但如果创造一个鼓励提问和探索的环境,孩子们的好奇心也会在环境的影响下持续发展。

作为科学教师,该如何有效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呢?

创造一个鼓励探索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风险可控、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如设置科学实验角、阅读角等,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让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成为他们探索的乐园。孩子蹲在墙角观察蚂蚁、寻找蜗牛,或者饲养小动物,都是值得尝试和鼓励的行为。

鼓励和包容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课堂提问时,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孩子提出新颖的想法,善于捕捉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事实证据发表观点,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和高质量的讨论,不要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解释或理解不够充分时,他们可能会去搜集资料,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猜测和预测。教师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王”形象,通过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好奇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教师要引导孩子关注特定的自然现象,让他们做出假设,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在做实验之前,鼓励孩子预测实验现象。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这种差异会自动激发好奇心,进一步探究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创建正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通常,孩子虽然有很多疑问,但不会很好地表达,教师要帮助他们提高提问水平。

一是要设立“安全提问区”,如“问题盒”或“提问板”,让孩子不用面对众人即可表达疑问,同时将收集到的问题在显著位置展示出来,鼓励其他孩子写上回答,对优秀的问题和回答给予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二是善于通过“示范提问—小组讨论—个体尝试”的梯度方式,让孩子逐步学会将观察中产生的疑问,转化为具体问题。

三是在询问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某个想法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即便问题尚显稚嫩,也要肯定其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

四是通过长期运用“问题清单”或“话题轮换”制度,让孩子持续积累不同类型的问题,并在多次复盘和交流中,逐步丰富和提升问题的思考深度,最终形成更成熟、灵活的提问能力。

倡导和实践探究式、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孩子虽然有好奇心,但常常难以付诸行动,教师应想方设法降低孩子追求好奇心的障碍,要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探索答案,而不是仅仅接受知识。

项目式学习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跨学科学习,孩子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激起好奇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往往会减弱,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意味着,在小学阶段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如果他们能够长期保持好奇心,长大后自发地投身科学,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作者郑永春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评论
科普中国网友
鼓励和包容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2025-01-09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5-01-09
淬剑ᵀᴹ
太师级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