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在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农业科普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守正创新,高效推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为支撑我省全民素质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基地概况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前身为甘肃省农业改进所,始建于1938年。1958年扩建为地级建制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全院设有7个职能处室、14个专业研究所,另设有纪检委、工会和后勤服务中心;在全省建有24个综合试验站、9个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有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24个院级创新平台,学科领域覆盖我省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全院有职工1639人,在职职工8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7人。建院以来共取得各类成果123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成果28项,省部级奖励成果347项,国家授权专利93项,制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100多项。为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甘肃省农科院“农业科技馆”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展线长度380米。包括全院概况、成果展示、科技人才和科学普及等板块,采用电子沙盘、环幕投影、电子翻书等科技手段展示各类科研成果600多项,陈列食用菌、林果、昆虫、土壤等等标本2100多件,依托兰州片重点实验室、试验温室及100多亩各类田间科研试验长期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服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入选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
(二)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是否有领导分管科普工作,是否有专门的部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是否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是否制定科普工作制度,是否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
近年来,我院大力落实科技三会精神,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己任,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科普工作机制,由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天育主抓科普工作,推动组建科技合作交流处,统筹办理我院科普与学会工作,下设科普宣传与学会管理科,具体负责我院科普工作的实施。成立省农科院科协,选举产生专职领导机构,形成各专业研究所负责,主管院领导主抓的组织架构,开创了我院科普工作新局面。
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国家大政方针结合我省、我院实际,制定实施《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十四五科普工作规划》《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年度科普工作计划》统筹谋划我院科普工作。先后制定《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馆管理办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馆管理参观申请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馆管理参观须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馆安全值班制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馆安全防范应急预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规划先行,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局面。
与此同时,我院不断加大对科普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工作,在年终奖励中对获得省级科普荣誉的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一年来,先后有 1 人入选 “2024 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1 人获 “第十一届甘肃青年科技奖”,两批 25 人的先进事迹入选 “党领导下的陇原科学家主题展”;4 人被聘为第三批甘肃省科普专家;1 人获得 “甘肃科普作品大赛” 一等奖,有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聘任的 “甘肃省科普专家” 17 人,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聘任的 “金城首席科普专家” 6 人。
(三)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1、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xx天。每年服务公众人次:xx人次。
一年来,我院持续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资源社会化,大力推动省农科院农业科技馆、重点实验室、试验温室、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库、农村基层试验站点等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年开放天数超过 200 天,全年接待社会各级团组、培训班、驻地社区及中小学参观交流近 60 批 3500 多人次,全年服务公众人数超过 5500 人次。
2、科普场所面积:xx平米。
我院兰州片现有科普场所总面积近50000平方米。其中农业科技馆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种质资源库2000多平方米,室外种质资源普40000多平方米,重点实验室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此外,我院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有24个大型农村试验站(点),宗土地面积超过1万亩。这些科普设施为推动各项科普活动顺利落地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场馆和设备是否有升级和更新,如果有,提供3-5张照片。(分别提供对应场馆或设备名称)
在过去的一年,农科馆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稳步推进。对接院相关研究所及相关专家设计更换农科专家展板18块,涉及正高级研究人员126人;配合开展创新大厦大厅LED屏安装工作,提升农科馆综合展示度;完成农科馆玻璃电动推拉门的更换提升工作,极大的提升农科馆的防尘密闭性;利用创新大厦大厅,设置科技成果临时展览,展出展板23块,展出成果100余项。极大的提升科普展览的时效性。
(四)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依托农业科技馆,稳步推进打造西北一流农业科普阵地。开展科普惠陇原、科普惠金城、科技工作者日等品牌科普活动11场,参展“全国科普日”甘肃省主场活动和安宁区主场活动;面向社会开放农科馆,全年接待社会各级团组、培训班、驻地社区及中小学参观交流60批3500多人次。依托我院分布于全省不同生态区建有24个大型农村试验站(点),在积石山县、民乐县、陇西县先后开展“农科专家陇上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服务活动4次。在作物所秦王川试验站、经啤所华池试验站、旱农所定西试验站和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科技开放周活动4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发放资源包等)情况:活动数量xx个;参与人数xx人。
一年来,组织召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 座谈会,召开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宣讲会”,成功举办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首届科普讲解比赛”,开展科普惠陇原、科普惠金城、科技工作者日等品牌科普活动 21 场,参加 “全国科普日” 甘肃省主场活动和安宁区主场活动;面向社会开放农科馆,参与人数超过 2000 人次。
2、开展进社区、进校园(例如进大学,进中小学)、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xx个;参与人数xx人。
一年来,依托我院分布于全省不同生态区建有 24 个大型农村试验站(点),在积石山县、民乐县、陇西县先后开展 “农科专家陇上行”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服务活动 4 次。捐赠农资 15 万余元,开展专题技术培训 21 场、实地技术指导 6 场,培训农技部门、企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和种养大户 250 余人次。“新甘肃” 及地方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 6 次。在作物所秦王川试验站、经啤所华池试验站、旱农所定西试验站和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科技开放周活动 4 次。
3、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xx个;参与人数xx人。
2024 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我院举办 “保护种质资源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等主题科普活动 11 场,东乡县五家镇五家学校和北京八中兰州分校百余名师生参与,活动还参加了甘肃省主场及安宁区主场活动,展出小尾寒羊等标本 30 多件,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农业科研及物种多样性的认知,直接参与人数超 1500 人。
4、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名称和数量xx个;参与人数xx人。
依托重要主题日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召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 座谈会,召开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宣讲会”,成功举办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首届科普讲解比赛”,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与周边中小学联合开展科普惠陇原、科普惠金城等品牌科普活动,先后接待兰州市第十五届生态道德实践营,兰州交通大学,兰州东方学校,北京八中兰州分校,兰州市宁兴小学、秦安路小学、刘家堡小学、兰大附小等社会实践活动等。一年来累计举办主题科普活动 9 场,参与人数接近 1000 人。
(六)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陇东(华池)中药材试验站2024年科技开放周活动公告
https://www.gsagr.cn/info/1044/19631.htm
(2)、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场)科技开放周活动公告
https://www.gsagr.cn/info/1044/19512.htm
(3)、2024年秦王川试验站科技开放周活动公告
https://www.gsagr.cn/info/1044/19462.htm
(4)、2024年定西试验站科技开放周活动公告
https://www.gsagr.cn/info/1044/19438.htm
——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包括、科普网站、科普中国科普号、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B站等):数量及相应主页链接(最多放三个)
2、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
一年来,在科普中国号、微博、抖音、省农科院网站发布相关科普资源、信息30多条,总点击阅读量超过5000多次。
(1)、复制打开抖音,看看【吉品堂的作品】甘肃省农科院在我省科研院所中率先举办科普讲解大赛!... https://v.douyin.com/iyuuAfUd/ 07/05 nqE:/ j@C.uF
(2)、“全国科普日·科普惠陇原”主题活动
https://www.kepuri.cn/detail-page?id=809661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推荐成果-新品种、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https://www.gsagr.cn/cgzh1/tjcg/xpz.htm
(七)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或人次)。
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617 人,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 128 人。2024 年我院举办全国科普日相关主题科普活动 11 场,“科普惠金城” 等主题科普活动 9 场。依托我院分布于全省不同生态区建有 24 个大型农村试验站(点),开展 “农科专家陇上行”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服务活动 4 次。在作物所秦王川试验站、经啤所华池试验站、旱农所定西试验站和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科技开放周活动 4 次。有专兼职科普人员 350 多人参加相关科普活动。
(八)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xx万。
院科普基地经费有我院财务处统一管理,年初按照工作计划提出经费预算,预算专门科普专项经费,开展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组织及科普设施维护。其中,2024年列支科普经费95.5万元,在多年连续审计和巡视整改机制监督下,科普经费实际支出率≥95%,科普专项经费支出合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2024年科普经费预算情况
2024年列支科普经费95.5
项目名称金额(万元)
1科研管理/学术活动组织5
2农科馆展示内容更新3
3科普活动费2.5
4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及成果推介85
合 计95.5
2、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分别xx人。
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17人,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128人。有专兼职科普队伍350多人,部分人员为正式注册志愿者。其中: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聘任的“甘肃省科普专家”17人,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聘任的“金城首席科普专家”6人;有兼职讲解员15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特色科普品牌名称。
发挥我院科技资源优势,打造“科普惠陇原”、“科普惠金城”“农科专家陇上行”“农村试验站(点)科技开放周”等特色科普品牌。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与周边中小学联合开展“科普惠陇原”、“科普惠金城”等品牌科普活动;依托我院分布于全省不同生态区建有24个大型农村试验站(点),开展“农科专家陇上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服务活动4次。在作物所秦王川试验站、经啤所华池试验站、旱农所定西试验站和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农村试验站(点)科技开放周”活动4次。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50多人参加相关科普活动。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一是科研与科普深度融合、有机融合不够,推动科研成果科普化,加大科普源头供给,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还有待加强。二是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加强。科技工作者要坚持价值引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不断提升科普工作能力,增强科普工作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常态化科普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四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基地设施条件有待提升。五是科普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加强与农业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共建科普实验室、示范基地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联合开展科普研究项目,探索农业科普新理论、新方法,提升基地科普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建立区域内科普基地联盟,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经验共享;加强与教育、环保、文旅等行业合作,拓展科普受众范围与社会影响力。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综合性省级直属农业科技创新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馆”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自1988年开始设立“科技成果展”,几经更新扩建,目前已成为集展览、收藏、资料查询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性的农业科技展示、科普教育平台。
“农业科技馆”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展线长度380米。成果展区包括全院概况、成果展示、科技人才和科学普及等板块,采用展板、标本结合电子显示屏、电子沙盘、环幕投影、电子翻书等科技手段,陈列展示各类科研成果600多项。为宣传科技成果和普及科学知识提供了实际场景。标本陈列区主要陈列展出食用菌、林果、昆虫、土壤等四大部分,为农业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在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入选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
开放时间:工作日 9:00-11:30;15:00-17:30
开放性质:免费参观
开放方式:预约参观
地 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农科院新村1号
联系方式:0931-761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