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相”的世界,让“心灵感冒”痊愈
梵高,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时而色彩绚烂、激情澎湃,时而无尽黑暗、沉重压抑,这样的两种极端造就文森特·梵高的孤独和璀璨。他好像极具天赋且富于爱心,又好像自私而暴烈……是什么让梵高如此疯狂呢?在人类复杂的心理世界中,有一种神秘而又令人困惑的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它如同一场情绪的风暴,让患者在两极之间痛苦地徘徊。
图片来源:网络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BD)是常见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躁狂、抑郁交替发生,严重影响其正常社交和日常生活。躁狂发作时,患者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能量。他们情绪高涨,极度兴奋,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所不能。这种状态下,患者的活动量大幅增加,他们可能会不停地忙碌,参与各种活动,甚至不知疲倦。思维也变得异常敏捷,说话速度加快,话题转换频繁,仿佛大脑中的想法在以光速飞驰。然而,这种看似充满活力的状态往往伴随着冲动和冒险行为,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而当抑郁发作时,世界瞬间变得灰暗无光。患者陷入深深的悲伤和绝望之中,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希望。他们活动减少,变得懒散、乏力,甚至连起床都变得困难。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自我价值感极低,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毫无用处。睡眠和食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出现失眠或过度睡眠、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等情况。他们在“天堂”和“地狱”中沉浮。
图片来源:网络
什么导致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由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那么其他亲属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例如,若父母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子女患病的几率可能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在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存在这些神经递质的失衡。比如,在躁狂发作时,可能多巴胺等兴奋性神经递质水平升高;而在抑郁发作时,血清素等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可能下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轴)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也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HPA轴过度激活,分泌过多的皮质醇,进而影响情绪和行为。通过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可能存在一些异常。比如,某些脑区的体积减小、脑区间的连接异常等。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大脑对情绪的调节和处理能力。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离婚等;童年时期的不良成长环境,如遭受虐待、忽视、长期的家庭冲突等;某些人格特质,如情绪不稳定、冲动性强、完美主义等都更容易导致双相情感障碍。
图片来源:网络
双相情感障碍有什么影响? 除了上述对患者个人的影响以外,由于情绪的不稳定和行为的冲动性,患者与亲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严重损害。这种状况不仅会使患者变得孤僻、易怒或疏远他人,导致社交圈子的缩小和孤立感的增加,还会反过来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和生活状况,扩大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时,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这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陷入极端时,甚至有一定可能做出危害社会安全,有违他人合法权益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双相?尽管双相的危害和影响似乎骇人听闻,但是实际上,双相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双相的发病和神经递质与激素水平脱不了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做好双向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高纤维食物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降低患病风险。除此之外,还建议多摄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种子,并确保每日维生素D的补充。规律运动同样是预防双相重要的措施之一。科学依据证实了适当的锻炼可以释放内源性神经递质,改善大脑功能,降低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当然,充足睡眠同样是预防双相的重要方法之一。睡眠时人的精神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在睡眠期间,身体会分泌血清素等影响人情绪的激素,充足的睡眠还会让人精力充沛,增加人的抗压能力。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有效减少双相的发生。成人每晚应保证7 -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同样,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适当接触大自然,融入社会,感受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减少日常生活的压力可以降低情绪波动的风险。当出现抑郁和焦躁情绪时,更要注意饮食清淡,及时戒烟戒酒,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洋葱等。维持安静的生活环境,避免周围声音过于嘈杂,有助于保证稳定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做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和家人或朋友分担心事,必要时可去医院进行心理治疗也是不错的做法。
图片来源:网络
在双相逐渐被人们认识、重视的今天,我们对待这种疾病的认识还有许多方面的不足,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双相的治疗预防不只是患者一个人的事,作为家人,朋友,医生,同在一个社会下生活的人类,我们应当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与正确的认识,用善意理智全面客观的态度支持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