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收藏

2024年度,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南沙总部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重点围绕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围绕“农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科普理念,积极利用我院的农业科普资源优势和农业科技人才优势,踔厉奋发,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农业科普活动,不断推动广州都市农业科普事业守正创新、提质提效,全面提升公民农业科学素养贡献农科力量。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为确保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各项科普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由1名副院长分管农业科普教育工作,并分设专门的科普部门——“都市农业研究与科学普及部”来开展科普类工作,科普部设科级人员1名,副科级人员2名。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当年度科普工作总结并进行下一年的科普工作计划,保证科普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完善的科普管理制度和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具体包括:

1、科普基地管理制度与人员分工

2、科普基地管理细则 文件编号NKY-KPZX-WI-017-A

3、导游工作准则 文件编号NKY-KPZX-WI-014-A

4、观光旅游工作指引 文件编号NKY-KPZX-WI-015-A

5、科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6、农业科普大棚管理办法

7、科普活动方案等

科普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市科技局等行政部门主办的培训活动,提升科普工作者的科普基地运行与管理能力;同时,鼓励科普兼职工作者积极参加由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协等科普单位组织的大型培训、交流活动,行业内交流,让科普工作者不断进步,更好的为科普受众服务。

依托农业科普资源与农业技术人才优势,组建了农业科普讲解团队,由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组成,涵盖农作物育种、栽培、农产品配送、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产品营养健康、家庭园艺技术等多个领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公众开展科普讲解服务。农业科普讲解团队中有研究员3名、博士生和硕士生15名。不断扩大科普团队力量,让年轻人多参与到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科普实验汇演等大型科普活动中来,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2024年度全年对外开放,开放天数超过250天,面向公众开展了科普进学校、科普进企业(机关)、科普进社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下乡、全国科技创新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游自由行、春秋蔬菜新品种展示与推广、科普(科技)工作人员人员培训等系列活动,活动对象涵盖普通市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亲子家庭、种子商、农业种植户等,线下惠及人数超3万人。

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南沙科普基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六涌半,占地面积约800亩。拥有设施栽培大棚、水肥中央控制系统、工厂化育苗大棚、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科技培训场所等科普硬件设施,运用了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渗灌、生物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病虫害、盆栽观赏蔬菜、优良水稻育种、杂交育种、测土配方施肥、咸水淡化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是一个规模大、功能齐全、科普教育性强的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南沙基地中约有200亩(136550平方米)的面积用于开展科普参观、科普体验、科普展示、科普讲堂等科普功能。

|| ||

2024年,我院继续加强和完善科普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科普长廊的特色蔬菜新品种及科普展示牌进行定期更换与更新;二是对科普棚及温室大棚的作物及设施设备进行更新与维护。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度开展了科普活动超80场次,包括科普进学校、科普进企业(机关)、科普进社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下乡、全国科技创新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游自由行、春秋蔬菜新品种展示与推广、科普(科技)工作人员人员培训等系列活动,活动对象涵盖普通市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亲子家庭、种子商、农业种植户等,线下惠及人数超3万人。

|| ||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4年,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配合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科协等部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依托南沙和人和2个科普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以“都市农业与智能农机”为主题,在广东省科学院琶洲科普小镇参加市科协主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以“都市农业与芳香蔬菜”为主题,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参加由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以“科技筑梦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南沙区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同时作为实施单位开展广州科普游自由行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农业科普基地景观参观,有现代农业科技展览展示,有香囊包制作,有蔬菜谜语竞猜,有科普图书和宣传小册赠送,有蔬菜种子派发等等;科普受众涵盖普通市民、亲子家庭、青少年学生、退休老人、农民等,为超2万人提供了农业知识普及服务。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2024年,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积极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以南沙科普基地资源为素材,利用我院的农业科普团队、利用我院的农业技术人员等优势,通过与广州日报、南沙新区报等主流媒体合作,宣传都市菜园、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等特色活动,媒体宣传16次;拍摄科普类小视频10多个,传播小菜园种植类、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普知识,通过“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全年科普推文35篇,总阅读量36985人次;利用“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平台效应,与主流媒体合作,加强宣传,春秋展示活动持续期间,通过免费入园与预约参观相结合的方式,指引公众前往基地参观与游憩;此外,在基地范围内,设有各类科普宣传牌超30个,以蔬菜科普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等为科普主线,不定期更新与维护,为公众提供农业科普展教服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现有科普兼职科技工作者35人,由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组成,涵盖农作物育种、栽培、农产品配送、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产品营养健康、家庭园艺技术等多个领域,常年开科普进社区、科技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2024年服务受众近800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度科普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广州市南沙区科协科普游自由行活动项目经费为0.396万元。

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现有科普专职人员7人,科普兼职人员35人,行业涵盖蔬菜、玉米、水稻、生物技术、农业环境与农产品检测、栽培、示范推广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

二、特色工作

(一)依托春秋蔬菜新品种展示会开展科普活动

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自2011年开始,承办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与推广活动。2024年度承办春季第二十七届及秋季番茄专场展示会,通过田间直观展示的方式,为科研人员、种子商、农民、普通市民、青少年学生等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交易与学习平台。通过专业展与公众展相结合的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技术指导与实操培训,为青少年学生和普通市民提供接触大自然和农业的机会。年均线下科普受众超10000人次。积极与广州日报、南沙新区报等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媒体合作,推广蔬菜新优品种,扩大展示会受众面。

(二)科普品牌打造

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注册了“两米阳台 栽种未来”和“田润家”科普商标,通过商标效益,开展“两米阳台 栽种未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以都市天台、阳台、露台为栽种地点,以体验农耕文化、回归自然为目标,建立了“专家指导、学校组织、家长配合、孩子动手、社会关注、网络交流、着眼未来”的运作模式,让都市菜园走进千家万户,传播农耕文明。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利用我院南沙总部基地的科普资源优势和蔬菜新品种示范平台,以及成熟的科研与科普团队,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以及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为广东省德庆、清远、珠海、吴川、雷州、云城区、南沙区等地的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此外根据南沙区镇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承办了南沙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经营管理班和果树班的培训任务,采取集中授课与分散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农业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育,让更多的农民既懂种养知识,又懂农业政策法规及经营管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接班人。

(四)科技下乡

利用我院省级和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优势,由科技管理与成果转化部牵头,组织蔬菜、玉米、水稻、农业科普等领域专家组成特派员队伍开展科技下乡工作。先后前往韶关乐昌、增城、南沙东涌、三民岛等地开展农业科技下乡、省市科技特派员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为200多名农民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送科普书籍、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三、问题不足

(一)问题

科普工作琐碎、工作量大,每位科普工作者承担着管理、运营、策划、实施等多项工作,此外还兼顾其他日常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成果少、不能充分调动科普工作的工作积极性。

科普经费明显不足,不利于科普基地的正常运行。

(二)不足之处

一是我院农业科普主要立足于蔬菜、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而农业作物生长季节性强,导致农业科普景观时效性差,最佳观赏期较短。

二是农业科普设施属于易耗品,如科普大棚、科普长廊等,日晒风吹,需要定期维护与更新,但由于科普经费不足的限制,设施维护和更新慢,导致目前基地的部分科普设施陈旧,制约了基地的健康发展。

三是科普园区布局、园区解说系统、科普推广机制不完善,亟待加强信息化建设。

四、工作建议

科普工作具有公益性的特征,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避免不了物资、人员、场地、费用等的投入,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科普基地在设施更新、配套等方面不能给公众良好的体验感;此外,没有持续的科普项目支持,科普工作者创新动力稍显不足,不利于科普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基****地最新简介:

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南沙科普基地位于南沙区珠江街,展示面积达800亩,拥有设施栽培大棚、水肥中央控制系统、工厂化育苗大棚、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科技培训场所等科普硬件设施,运用了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生物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病虫害、盆栽观赏蔬菜、优良水稻育种、杂交育种、测土配方施肥、海水淡化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是一个规模大、功能齐全、科普教育性强的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开放时间:

全年工作日9:00-16:00对外开放,周六日和节假日不对外开放。

8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阅读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