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解读:《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孙医生科普
副主任医师 医学学士 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 中科院心理咨询培训
收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提升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素养,国家卫健委结合中科院心理健—康素养网络调查结果,编制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本文将详细解读这十条关键内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唇齿相依”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消极情绪会易引发癌症、冠心病等;另一方面,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心理健康。例如,慢性疾病人群易患抑郁症、焦虑症。

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
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坚持适量运动,能有效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
一些人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或者担心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不愿求助。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

4.睡眠质量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
睡眠障碍常提示着存在身心健康问题,抑郁、焦虑等都有可能干扰睡眠,而睡眠障碍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影响心理健康。

5.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
精神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随意用药。在用药期间,听从医生的指导调整用药及用量,不可急于停药,按时复诊。

6.及时预防和治疗抑郁和焦虑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防范。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公众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尽早求治,防止问题加重。抑郁症、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预防复发。

7.科学引导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家长需尊重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家长需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不要急于干预,更不要一味地惩罚。

8.早识别、早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治愈,所以早期识别和预防十分重要。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

9.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精神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经过有效治疗后,可以得到缓解乃至康复。

10.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缓解压力
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包括运动、健康的兴趣爱好等。但需要注意,不要选择吸烟、饮酒、沉迷游戏等方式。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2025-01-12
孙医生科普
举人级
身心健康,快乐生活!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