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的生存挑战
北极熊,作为熊科熊属的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有白熊、冰熊之称。它体型庞大且强壮,成年雄性肩高可达1.6米,体重在300 - 800千克之间,头体长能达到2.5米,它们在北极地区生存几乎没有天敌。然而随着全球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过去40年间,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已缩减40%(NASA数据),北极熊栖息地正以每十年13%的速度消失(IPCC报告)。它们的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北极熊的生存高度依赖于海冰环境,海冰不仅是北极熊的主要栖息地,也是它们进行狩猎、休息和繁殖的基础。北极熊主要捕食海豹为生,它的捕食策略是匍匐在海冰上伏击在冰下呼吸洞口活动的海豹。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北极地区已出现多个"无冰季"区域,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北极熊的栖息地和繁殖区域不断缩小。2020年卫星追踪显示,部分北极熊为觅食被迫游弋超过10天,幼崽死亡率因此飙升58%(《自然》期刊数据)。有些北极熊因为食物短缺,不得不进入人类领域寻找食物,而这也充分说明了海冰减少对北极熊生存产生的巨大影响。那么为了保护北极熊,把北极熊送到南极是否可行呢?
将北极熊送往南极的可能性
从生物适应性看,北极熊确实具备南极生存的生理条件。北极熊厚约10cm厚的脂肪层可抵御-40℃严寒,能够适应南极的严寒天气。从其捕食能力来看,北极熊作为北极顶级捕食者,像阿德利企鹅、威德尔海豹等南极动物都可能成为它的猎物,它也极有可能成为南极的顶级捕食者。
生态链的风险
不过,我们不能仅仅从北极熊自身的生存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要知道,整个生态链是一个紧密相连且相对稳定的系统。一旦有外来物种入侵,很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预估的严重影响。就像澳洲曾经发生的兔子泛滥事件,兔子大量繁殖,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样,如果将北极熊送往南极,北极的病原细菌可能会随之被带到南极,这对南极的生态系统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而且,当前南极的帝企鹅、阿德利企鹅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我们不能为了保护北极熊而破坏南极原有的生态平衡。
原位保护的意义
既然把北极熊送往南极存在诸多风险,那我们该如何保护北极熊呢?与其冒险转移危机,不如着力修复北极熊的原生家园。全球变暖是当前所有生物都面临的大背景问题,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重中之重。
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合适的栖息空间。对于北极熊来说,人类活动已经对它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我们必须减少这种影响。而保护北极熊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原位保护,即在它原本的栖息区域设立专门的保护区,这样才能在保护北极熊的同时,保障整个极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作者:神仙号船长
审核: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黄乘明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