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是有领导分管科普工作。
——是有专门的部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
——是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是制定科普工作制度。
——是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247天。
——每年服务公众人次:104万人次。
——科普场所面积:4.3万平米
——场馆和设备有升级和更新
1.新增长光卫星系列展品展项。
1月末,吉林省科技馆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部分展品,新增了《“吉林一号”高分系列卫星》等展示模型和详细介绍长光卫星发展史的展示墙。
2.完成气象站建设。
吉林省科技馆成功申请建立气象站,并获批新建自动站项目。项目位于科技馆西侧空地,地基建设和设备安装已完成,并调试完毕。该气象站具备先进的气象监测和数据采集能力,可实时测量多种气象要素。它的建设不仅丰富了科技馆的科普资源,还为吉林省气象研究和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3.特效影院如期改造完成。
为提升科普服务品质,2月,4D影院和球幕影院的改造项目正式立项。通过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新影院的基础和环境施工建设稳步推进。9月,影院的所有新设备开始进入安装阶段。9月至10月期间,影院设备进行了安装试运行及微调试,11月底,影院完成验收工作。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发放资源包等)情况
1.开展科普活动,彰显科学+艺术+文化融合特色,释放优质科普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让科普“活”起来、“动”起来。吉林省科技馆在科普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思维和手段,通过科普氛围营造、内容推陈出新让公众爱上科学。开展各类教育活动52场,参与公众1.5万余人。周末开展品牌活动周末趣科学、科学下午茶、科普成长慧学科学课程100余次,策划杨老师聊天文、影迷沙龙会、“影想力”活动等经典教育活动35场,线上线下参与公众近12万人次。全年影院共计接待29481人次。全息影片《中国工匠之华罗庚》在梦幻剧场上映,公映 14 场,观影人数近2000人次,达到梦幻剧场人数上限。
创新科普形式,开发科普资源。在科普资源开发、呈现形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年创作科普相声《如此包装》、科学实验《敲出的科学》《智者争夺战》、科学小品《代言人之争》、偶剧《精气神》等6项内容。开发《红绿灯》《向下的奥秘》《逆流而上》等科学课程12个。此外,策划设计《奔跑吧,复兴号》立体翻翻绘本,让学生学习动车组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高铁技术的强大实力。
策划深海鱼影海洋生物(标本)科普展。今年我们在经费紧张情况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联合公司在暑期推出深海鱼影海洋生物(标本)科普展展览。展出各类标本共计98件。参观人数共计8886人,展览期间,每天举办科普讲解活动2—3场,共计119场,线上直播讲解4场,并组织科普大讲堂1场,用好、办活科普资源。
科普人才定向培养,科普队伍后备军“上新”。今年,长春财经学院合作共选拔19名优秀大学生进馆培训实践。培训内容涵盖了科技馆概况、展品辅导、科普活动策划和开展、科学表演的创作及实施、科学课程设计及资源包开发等。4月,吉林省科技馆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签署了志愿服务协议,并先后有10名同学参加了志愿服务。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促进了科普事业的共同发展。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例如进大学,进中小学)、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2.深化科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推动科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优质科学课进校园,高质量服务馆校共建示范学校。吉林省科技馆馆校共建项目通过讲授《科技馆里的科学世界》科学课、科学实验表演、科普大讲堂、创客体验等多种形式,已开展4年,为持续推动“双进”服务“双减”工作不懈努力。2024年,馆校共建项目分别走进了吉大尚德学校、吉大尚德学校正德校区、北安路小学校、解放大路小学、华岳学校、明泽学校、玉潭学校和五十六中学小学部,实现了小学1~6年级全覆盖,共计为八所学校近200个班级、近8000名学生提供“科技馆里的科学世界”系列课程学习,推动科技馆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体系,助推小学科学教育发展。
3.利用流动巡展,带动基层科教事业发展,扩大科普辐射范围
中国流动科技馆吉林省巡展活动。截至10月末,共完成延边州地区、白山地区、四平地区、通化地区共5个地区14站转场巡展活动。参观人数118万余人次,展品完好率96%,上报全国科普服务平台56次,媒体宣传43次。巡展过程中,创新开展巡展异业联合,进行基层科普社会化探索。在吉林国贸搭建科小苗•创空间科学主题公园,已吸引16万人次参与;与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小蚂蚁研学基地——紫微星天文馆合作开展巡展,接待近万人次。
吉林省科技馆“科普云社团”系列活动。围绕“科普云社团”,举办各类体现青少年创新活动的赛事活动,丰富社团科学文化内容。一是举办吉林省科技馆“科普云社团”第五届社团风采系列活动,共有9个地区、129所学校、2504名学生参与投稿创作,共提交作品6508件。二是开展科普云社团系列活动之“小小科普讲解员”第二届科技少年风采大赛,来自全市多所学校的300余名选手参与活动。三是举办以“发现身边科学 梦想从不设界”为主题的吉林省首届校园科普剧大赛吸引了省内9个地区、44所学校的积极参与,取得良好效果。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走进长春、四平、通化、白山、吉林、辽源、延边7个地区,8个乡镇,21所学校,3个街道10个社区等,助力“三下乡”活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由抖音公司直播2024“流动科学课”吉林站活动,并在辽源、延边两地区4所学校开展了特色活动,线下线上共计2000余人参加。行驶里程3515公里,赠送科普宣传版60套,普惠28906名师生。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活动一 :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日巡展活动
9月12日,中国流动科技馆靖宇站巡展暨喜迎建国75周年全民科普宣传、青少年科普作品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靖宇县全民健身中心启动,15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中国流动科技馆四平铁西站巡展。9月19日,中国流动科技馆四平铁西站巡展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科普伴我行主题活动在四平市铁西区举行,300余人参加本次启动仪式。中国流动科技馆临江站巡展活动正式启动。9月25日,中国流动科技馆临江站巡展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江市光华中学隆重举行,共计500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二 :科普日系列活动——我和科学有个约会
我和科学有个约会活动将多种活动进行整合,吸引100余位学生参与其中。其中,科普微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学校科学课课程内容,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以体验式学习、多感官学习、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践行科学家精神。
活动三:“邂逅吉林省的恐龙化石”科普大讲堂
9月20日,吉林省科技馆邀请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博物馆恐龙、演化研究中心)陈军副主任开展科普讲座。来自玉潭小学的12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以在吉林省内发现的恐龙化石为例,在地球历史的时间轴上寻找中生代的记忆,解读中生代统治地球霸主“恐龙”的奥秘,介绍古生物化石及生命演化的科学知识,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活动四:科普日系列活动——馆校共建科学课
馆校共建项目通过“馆校双师”共建科学课;科学实验表演、科普大讲堂、科普剧进校园;助力校园科技节等活动开启新学期馆校合作科学教育实践,助力小学生科学素养发展。“馆校双师”共建科学课在5所学校开展,覆盖教学年级1~5年级2300余名学生。
2.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围绕春节、劳动节、端午节、寒暑假、十一国庆等特殊节假日,推出“龙行龘龘吉祥年”新春活动、“飞吧!不是梦”主题绘本展、“熠熠科技梦 悠悠中国心”国庆主题活动等多项主题活动,增添节日氛围,服务进馆公众41.4万人次。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
吉林省科技馆官网http://www.jlstm.cn/cgxz
吉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www.jlstm.cn
2.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
全年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309篇,累计阅读量35万人次,新增粉丝5.8万。官网发文量72篇,访问量35114次。动手实践课堂微信平台发文25篇,阅读量16496人次,粉丝量达11985。科技馆抖音平台推送科普短视频作品61个,播放量114万,其中破万视频19个。流动科技馆抖音推送视频80个,访问量达395993。开展活动直播40场,观看人数10.7万人。与北京天文馆、新华网等联合开展的元宵节线上赏月直播活动,全网观看量达47万。科技馆展教视频号科普视频54个,播放量5.9万,其中10个视频优质获得系统推荐。科技馆里的科学世界视频号推送视频25条,浏览量达17978。吉林省科技馆科普号发布内容70篇,累计阅读量80054。
主页链接
吉林省科技馆官网http://www.jlstm.cn/
吉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www.jlstm.cn
吉林省科技馆抖音号jilinshengke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开展科普大讲堂12期。按照年初计划公共服务部全年共举办科普大讲堂12期,邀请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进行现场科普讲解。活动采取线下讲解,线上直播等形式;目前,线下大讲堂共接待近2000多人次,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达到近5万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3876.16万。
专职科普人员数量:94人;兼职科普人员:0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一)特色科普品牌——馆校共建
1.优质科学课进校园,高质量服务馆校共建示范学校
2024年,吉林省科技馆馆校共建项目分别走进了吉大尚德学校、吉大尚德学校正德校区、北安路小学校、解放大路小学、华岳学校、明泽学校、玉潭学校和五十六中学小学部,实现了小学1~6年级全覆盖,共计为八所学校近200个班级、近8000名学生提供“科技馆里的科学世界”系列课程及配套实验学具。
2.馆校共建项目多点辐射,深化合作内容
与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共同开展“开学第一课”暨“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在“开学第一课”活动中组织学生观看《科技馆里的科学世界》科普视频,为同学们细致讲解科学知识;将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礼赞共和国 创造新生活”四月筑梦航天活动资源向馆校共建学校倾斜覆盖;选派优秀科技教师参与长春市朝阳区小学科学学科课堂实验操作标准化研训活动;助力吉大尚德学校馆校共建项目开展,迎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专家组、长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中心到校调研指导工作,调研组听取了“空气有力量”“月相”等馆校共建课程;为参与活动的各校科学教师代表展示“馆校共建示范课”;助力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局开展校园科技节、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2024)长春分院主场暨长春市五十六中学校首届科技节、吉林省科技馆科普云社团第五届社团风采系列活动暨伊通实验小学校第一届科技节、长春净月区华岳学校(小学部)第三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
(二)承接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教师培训
1.承接2024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吉林省科技馆2024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内容包含“主旨报告、专题讲座、案例分享、教师工作坊、外出调研”五个板块,共计40学时。本次培训有来自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92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参加。研发课程案例数量18个,学习心得体会81篇,发布宣传报道18篇,在官方视频号平台直播,总收看量54.99万人次。
2.承接2024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2024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依托科普场馆资源优势,联动校内外科学教育实训平台,通过场景+实验+教学模式培训,加强科学教师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能力,全面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于11月开展3期,每期100人。
3.承接第十一届长春市朝阳区科技辅导员专题培训
第十一届长春市朝阳区科技辅导员专题培训是落实吉林省科协、长春市教育局、长春市科协三方签订的《“科教融合”助力新时代长春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合作框架》的相关任务要求,来自朝阳区28所中小学的70余名科技辅导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4.承接省教育学院物理、数学、化学等教研员外出调研培训
承接吉林省教育学院各学科教研员到馆调研活动5期,每期50—100人。向参培学员介绍了科技馆科普展教资源、特色展品展项、特效影院、教育活动等资源,重点介绍了馆校共建项目《科技馆里的科学世界》教材、配套资源及“双师教育”“3+1”场馆教育理念;组织参培学员参观了“动手实践园地”和“制造创新园地”,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特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参培学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科普经费不足,制约科普展品展项升级更新。
科普经费是科技馆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直接关系到科普展品展项的更新与维护。展品展项作为科技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新颖程度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参观体验和科普效果。当经费不足时,科技馆往往难以承担展品展项升级的高昂成本,这包括设计、制造、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等多个环节。这不仅会降低观众的参观兴趣,也会限制科技馆在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
四、工作建议(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