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门诊患者,大多是以疼痛为第一主诉的,引起疼痛的原因当中,有一个之前一直被忽略,现在越来越重视(发病率越来越高),就是“精神和情绪的因素”,严格讲是“情绪障碍的躯体化症状”。这在其他系统当中也很常见的,比如消化系统,所以有“胃肠道是人类第二大脑”的说法。
最新的《骨关节炎指南》当中指出,“长期、广泛、慢性疼痛,伴有抑郁症,强烈推荐使用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
《慢性腰背痛指南》当中也提出“黄旗症”(产生症状的高危因素以及加重病情的因素),其中包括很多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自我感觉差、对工作和人际关系不满意等。
如何鉴别是由于“躯体化症状”引起的疼痛呢?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1、全身多个系统都有症状:失眠、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头疼、恶心、呕吐、腹胀,甚至尿频尿急等,想一想什么疾病能够同时累及全身大部分系统呢?
2、全身痛,患者常述说“全身到处都痛”,问到哪里,都说痛。
3、最重要的就是“有症状,但是没有阳性体征和阳性的检查结果(或者检查结果不足以解释症状)。比如说主诉”四肢乏力,麻木“,但体检肌力、感觉完全正常;主诉”膝关节火辣辣的烫,像火烧一样疼痛”。但是体检没有红肿疼痛的症状;全身疼痛,没有明确的压痛点......
这种情况也存在其他系统当中,比如一直有“要大小便”感觉,但是到厕所却什么也没有。
同时常会有其他的一些小动作,比如皱眉、咬牙、抠指甲、搓衣服,甚至手抖等。
出现这些情况,在排除专科的疾病(心血管、胃肠道、骨关节等),就应该考虑是否是“情绪障碍引起的躯体化症状”,建议看一下心理专科门诊,而不要辗转多家医院,做一大堆检查,吃一大堆药,有时候其实是在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