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也能见到的伯劳-棕背伯劳
秦岭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区太极湖的周边,常常会看到一种体长20多厘米,后背为棕色,下腹为灰白色,面部有把眼睛完全包住的黑色眼圈,喙顶端有锋利的弯钩且双爪锋利的鸟类,它就是有着“雀中猛禽”之称的棕背伯劳。
人们几乎看不见成群的棕背伯劳集体行动的画面,因为它们通常都是单独外出活动。机警的它们会站在树顶端或是电线上东张西望,一旦发现猎物迅速飞去抓捕。蜥蜴、青蛙、昆虫、小型鸟类和啮齿动物是棕背伯劳经常捉捕的目标。它们在不饥饿的状态下,很少有马上吃掉这些猎物的习惯。它们会将扑捉到的猎物带回自己的巢穴附近,把未死的猎物插挂在荆棘上,然后用锋利带着弯钩的喙撕扯猎物的身体,因为这种进食过程看似非常残暴,人们就又给它起了个别名“屠夫鸟”。
除了性情凶悍外,棕背伯劳也是口技大师。它能够模仿红嘴相思鸟、黄鹂鸟、竹鸡等多种鸣禽的叫声,特别是在它们求偶的时节,为了吸引异性的关注,棕背伯劳会不断更换鸣叫的声音。这种多变的声线与强大的模仿技能,让它们不但成功的的引起配偶的注意,而且也便于它们更好的诱惑猎物进行捕食。
棕背伯劳的领地意识非常强,每年三月底至四月初,雄鸟就开始占领巢域。在它确定好自己的巢域后,每天会站在巢域中大树的顶端鸣叫,一方面对进入领域内的雄鸟进行驱赶,另一方面也能吸引雌鸟开始谈情说爱。四月中旬是棕背伯劳开始配对和营巢的阶段,它们通常喜欢把鸟巢搭建在较高的板栗树或核桃树靠近树冠的位置,又或无人干扰的灌木丛中。
目前,棕背伯劳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2000年8月1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棕背伯劳列为我国三有保护动物,所以生活中不能非法狩猎贩卖。
棕背伯劳小档案:
棕背伯劳 Long-tailed Shrike
学 名:Lanius schach
易 见 度:偶见
发现地点:单独活动于迁地保护区路旁、草坪等开阔地带
保护级别: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