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2024年8月,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并获批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12月,园区管委会与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签订共建“大思政课”基地合作协议。2024年,埇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普教育基地共面向公众开放366天、接待观众参观达到7.2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研学5.6万人次。
(二)2024年,积极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宣传“节约用电”“垃圾分类”“气象科普”“防震科普”等一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共服务学生1.3万人次。
(三)结合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举办了“安全生产”“科技赋能、助力三农”“农业气象”“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主题科普活动12场次,共服务广大农户、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0.9万人次。
(四)通过智慧科协、中国科普APP等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宣传共20场次。
(五)积极发挥现代农业展览馆和气象科普馆等资源优势,通过鼓励发动基地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和科研院校的老师,利用他们的特有专长,建立一支科普宣传志愿队伍,每一次活动都由他们进行必要的科普知识辅导,坚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本的方针,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同时与基地内研学单位合作,打造了集“产学研教”一体的科普服务体系。
(六)2024年,园区科普志愿者发展到52人,其中专职11人,兼职16人,科普志愿者25人;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人。园区每年安排经费5万元,用于保障科普活动的开展。
二、特色工作
园区联合高校科研单位、研学企业举办了“劳动励心智,实践促成长”“播种希望、耕耘未来”“种子的力量”“体验农耕文化”“畅游汴河”等特色科普活动,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特色群体,在特定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园区依托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的试验基地,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科普活动,开辟了现代农业科普的“田间课堂”。具体分为4大板块:一是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现代农村风土人情系列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参观学习、种养殖实践等活动,了解农民、农村、农业的生产、发展和变化,树立热爱农业、尊重农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时空农业系列活动。通过了解农业起源、传统农业生产与发展、农事体验、农业科技、丰收的喜悦等一系列农业学习与实践,让学生了解历史、增强自信、养成节约、勤俭、爱农、爱家的生活习惯。三是以“热爱科技”为主题的科技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科技知识、气象观测、气象预警及各相关专业的前沿信息展示,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良好意识和思想。四是以“热爱未来”为主题的成果体验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劳动作品及丰收场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品味丰收之乐,畅谈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来,建成学习的场所、实践的基地、创新的乐园。
三、问题不足
一是经费不足。开展活动聘请讲师、制作展板、横幅等,如开展大型活动,需要更多经费支持。二是园区人员不足。科普活动多以线下展览、知识讲座为主,难以引起广大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四、工作建议
一是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科普资源供给,激发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内生动力;
二是提供更加丰富的媒体宣传渠道和平台,扩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宣传范围;
三是搭建科普教育基地和学校的合作平台,共同推进科普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