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零废弃海岛、近零碳社区…中国这些“绿色足迹”,你听过吗?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原创
快乐爱动物,开心涨知识!
收藏

大家好,我是来自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柯成薇,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红山。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集团发起成立并全资支持的非公募基金会,以“面向未来,敢为人先”为理念,以“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愿景,聚焦碳中和社区先行探索与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瓶颈突破、中国气候故事讲述三大重点战略模块开展工作,实践和传播可持续社区理念。首先要问下大家,什么是零废弃?什么是可持续

其实,对零废弃的理解,并不是说要做到完全不产生垃圾,而是指更负责任的生产和消费,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通常我们会说3R的原则,也有5R或者6R,核心来说主要是源头减量、重复利用和循环使用的概念,在满足我们当下的需求的同时,尽量不为环境带来更多负担。

道理我们都懂,但!怎么样能让零废弃这件事更好玩一点、门槛更低一点呢?比如我们随手丢弃的快递箱,是不是可以被改造成猫咪的游乐场?接下来的分享希望邀请大家和我一起从南京出发,逛逛中国从北到南的几个地方,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有哪些有趣的零废弃,一起开启一场可持续主题的云游览~ 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一站,我们来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提到故宫,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它是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有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还有海量的文物,各种展览,还有很多人会慕名打卡可爱的宫猫们。其实在红墙琉璃瓦之下,故宫博物院也有一抹绿色正在悄然生发。如果是常来故宫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几年故宫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路上垃圾桶的数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色调雅致、信息明了的分类垃圾桶。文创店里纪念品的种类更多了,原材料竟然是游客们丢掉的一次性塑料瓶……

这些悄无声息的变化,都暗示着——在这座拥有六百年历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故宫博物院里,一场关于“零废弃”的探索正展开。2020年1月,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了“故宫零废弃”项目,围绕“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两大方向,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对故宫博物院的废弃物进行科学精细的管理,同时发挥博物馆的影响力,倡导更多人关注并践行零废弃的绿色低碳行动。从午门进入故宫,有个东西你可能一开始不会注意,但走着走着就会想去找它了,那就是垃圾桶!在项目开始前,故宫博物院里一共有 300 多组垃圾桶,每一个垃圾桶的体积都很大,对于以古建为主的参观体验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我们请来故宫的观众穿戴了一套动态调研设备,调研他们在院内游览的动线、停留的时间,收集了超过60W条GPS点位数据,通过进一步分析明确了垃圾桶的最佳摆放位置,数量也从原来的从310组减少到了110组,垃圾桶的设计也做了升级,由原来的二分类、四分类变成了因地制宜的七分类,布局集中之后,美观度提高的同时,保洁员们的分类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有效实现了在故宫博物院里垃圾不落地的美好环境。再往里走,你可能会经过故宫的餐厅,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在故宫吃过午餐?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之中,厨余垃圾的产生可以通过在源头、也就是在点餐和就餐环节中进行控制,有效减少食物浪费。故宫博物院拥有四个面向观众的餐厅。我们尝试在餐厅里打造沉浸式的零废弃餐厅体验,在观众们就餐的各个环节,通过氛围布置游戏互动的方式,倡导大家减少食物浪费,控制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节约用水、节约用纸、适量点餐等理念,观众们吃得开心的同时也可以玩得开心。

从故宫餐厅出来向南,我们会来到箭亭广场,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在常规的红墙下,隐藏着一个特殊的景点,由几个大箱子组成的堆肥箱

在箭亭广场两侧你还能看到一个生态堆肥花坛,占地约400㎡,栽种了50余种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还有景石、荷花缸、蚯蚓塔、昆虫屋等生态设施,蚯蚓塔、昆虫屋可以吸引蚯蚓和昆虫在此繁衍;生态水缸可以收集雨水为昆虫、鸟类提供水源,从微生物到植物,从昆虫鸟类再到哺乳动物,这里已然形成了一个小而完整的生态系统。连较难在内城见到的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头鳾都时常造访荷花缸,生动再现了古画中的图景。

大家对故宫文创一定有所耳闻,我们还将绿色低碳环保再生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故宫的传统美学结合,设计了多款环保文创。比如这个环保袋,就是用观众们丢弃的塑料瓶回收制作而成,塑料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高温清洗、粉碎、切片、造粒等,形成RPET颗粒,再经过拉丝、纺线、印刷、叠加故宫的设计元素,变成了好看实用、又兼具了环保理念的故宫文创。

除了零废弃餐饮文化周,我们还在全年的不同节点组织了多个公众倡导活动,比如在故宫邂逅灵动飞羽鸟类科普、“甲骨文×零废弃”暑期打卡活动等,一系列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公众体验活动,为参与者带来知识与乐趣的双重体验。

故宫零废弃项目实施四年多来,已经直接带动约3000位故宫工作人员、4万名导游、2100万人次观众加入到共建绿色故宫的行动中来,超过300位重要的国际、国内嘉宾走进故宫,交流绿色发展实践经验。期待你也可以成为故宫零废弃实践者的一员! 广西北海涠洲岛

第二站,我们来到广西北海涠洲岛!这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海域近岸有美丽的珊瑚礁,近年来,科学家在涠洲岛及附近海域发现了布氏鲸,每年有超过60头布氏鲸会洄游到这栖息和繁殖,这里还是沿太平洋海岸迁飞候鸟的重要驿站,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也是中国第一个零废弃海岛

涠洲岛全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摄影:谭瑞军

涠洲岛自2014年起采用了垃圾外运的方式,每天将岛内垃圾通过船运到北海市进行处理。然而,这种模式由于天气条件和运输时间的限制,时常造成垃圾堆积在岛内,影响了岛内环境的卫生和生态平衡。2019年6月,基金会的伙伴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支持下,在涠洲岛开展了垃圾管理基线调研。调研发现,涠洲岛的经济结构以旅游业为主,垃圾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游客和岛民的生活废弃物、渔业垃圾以及海漂垃圾,其中尤其是厨余垃圾,占到了总垃圾量的60%。2022年起,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北志协在涠洲岛开展以多场景为试点、以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为目标的海岛零废弃行动探索项目,近期我们还发布了一份建设指南,欢迎大家一起去岛上逛逛!

广东深圳大梅沙

第三站,我们来到广东深圳大梅沙!在高楼林立、节奏飞快的深圳,大梅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被山海环抱,是全国最美森林小镇第一批名单的第一号,拥有16个公园和19.5公里长的海滨栈道,被誉为深圳人的后花园,每个节假日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深圳市民来到这里,尤其去年年底大梅沙地铁站开通了之后,大梅沙更是实现了地铁直达看海!

在旅游胜地的背后,近些年梅沙还多了一个“近零碳”的新标签。从小园区到大社区,自2021年,万科公益基金会在深圳市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这里携手多方共建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这场近零碳社区的探索首先从梅沙万科中心开启,从空中看这个大楼是这样子的,大家觉得这个建筑造型像什么?

这场近零碳社区的探索首先从梅沙万科中心开启,从空中看这个大楼是这样子的,大家觉得这个建筑造型像什么?

这个建筑采用了美国当代建筑设计师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的设计,被誉为“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大楼”。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这里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开创性地提出“像造桥一样造一座大楼”,采用斜拉索结构,利用128根斜拉索将整栋大楼架空起来,地面架空9-15米,在建筑底部形成对流、通风良好的微气候,让山风和海风可以自由穿越而过的同时,还给地面带来阴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公共休憩空间。

此外,建筑的外遮阳系统、自然通风与采光系统、屋顶光伏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全场景环保材料使用和开放空间的生态绿化等六个方面,都全方位构建了建筑与科技和自然的融合。比如来自棕榈叶灵感的弧面遮阳板设计,能降低70%的太阳热量,通过洞孔仍能提供15%的透光率,起到遮阳不遮光的效果,当阳光透过遮阳百叶时,如同透过层层树叶,给办公室里营造出一种身处热带雨林的感受,我们也为这个遮阳系统起了一个十分诗意的名字,叫做“给阳光一把梳子”。2022年,园区内低碳设施进行了技术提升,大楼楼顶设有8000多平米的太阳能光伏电板,改造前的每年发电量大约26.9万度,占建筑能耗的17%。改造后,光伏每年预计发电量可提升至72万度,是改造前的约3倍,可提供85%的建筑用能。

再往前走我们会看到一个黑水虻小屋,这是园区的减碳大明星、神奇大胃王黑水虻的家。黑水虻是双翅目水虻科的一种昆虫,它虽然和苍蝇长得有点像,但可是完全不同的昆虫。

2019年11月,万科公益基金会创新性引入“黑水虻厨余处理技术”——利用黑水虻生物式处理社区厨余垃圾,目前园区的餐厨垃圾已经可以实现全部用黑水虻进行在地化处理了,日处理量为200kg/天,实现了餐厨垃圾不出园区。每年园区使用黑水虻处理厨余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达到64.7吨,相当于种植了647棵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可爱的虻虻哒,我们还开发了黑水虻绘本。

最后,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楼顶,这里是一片约300平方米的社区共建花园。前几年,经历了台风“山竹”,梅沙万科中心屋顶花园一片狼藉,在基金会的组织下和社区成员们一起启动重建,改造时使用了很多废弃的材料,比如从海边拉回来废船。

在园区办公的伙伴们都可以在这里认领一块地进行耕种,打造了屋顶花园,我们还共创了园丁公约,共建共享互助,日常不使用农药化肥,施肥就用黑水虻虫沙堆出来的有机肥,在满足种植的同时保障城市传粉昆虫的安全。从2022年开始,万科中心屋顶共约7000平方米的绿化区域重新完成了土壤改良、入侵植物清理、蜜源植物种植等工作,努力提升针对城市传粉昆虫的保护,目前已经吸引超过20种左右传粉昆虫到此访花停留

而在大社区的范围,我们也在积极推动着面向社区居民、游客和商户们的的低碳友好生活方式实践。2023年8月,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梅沙街道办事处发起全场景零废弃倡议,发布“零”碳梅好生活指南,涵盖了那梅沙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六大场景,从组织者和参与者两个角度,将绿色愿景转化为绿色行动,为梅沙在地组织和居民提供切实的行动建议。

此外,在梅沙这片山海环抱之地,我们在山林河湖间组织“自然观察大挑战”、“打水怪”等活动,鼓励社区居民了解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一起清除外来入侵物种。漫步海滨栈道,你还能边走边了解梅沙物种知识,包括植物、鸟类及昆虫和各种海洋生物等。

这里的社区还有各种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展览,主题涵盖可再生能源,海洋垃圾,气候变化等。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参与,都在不断推进更低碳和环境友好、更具参与感和行动力的近零碳社区生活范式。

期待未来有更多生活或工作在这个社区中,或是来此享受假期的朋友们,都能从举手之劳的“零废弃”开始,一起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共同构建“梅好生活”!短短几十分钟我们已经从祖国的北边来到了南边,除了试点项目,每年3月30日是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壹基金、零萌共同发起的零废弃日,我们会面向全国伙伴开放报名,邀请大家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学校、办公室等不同场景开展零废弃主题线上或线下的活动。

在联合国人居署的支持下,共有184家来自全国26省、73市的伙伴们报名参加,举办包括二手市集、旧衣物改造、堆肥体验、酵素制作等活动,和你的邻居、同学或者同事一起,在减少废弃物的同时,创造更多生活中有趣好玩的瞬间。

社区可以很大,社区其实也很小,从自带杯、减少一次性用品开始,每一个零废弃可持续的小行动,都是迈向我们想要的未来的坚实一步,期待有更多伙伴的参与!

评论
科普:zhf
少师级
随着更多类似的项目在全国各地展开,它们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模式,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着独特的“中国方案”。
2025-01-15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在中国大地上,绿色实践正蓬勃展开。故宫里零废弃探索悄然进行,涠洲岛成零废弃海岛,深圳大梅沙迈向近零碳。这些“绿色足迹”,彰显着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
2025-01-15
畜牧兽医知识科普
举人级
零废弃海岛、近零碳社区等绿色足迹,是中国在环保领域的积极探索。这些实践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创新举措,推动绿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