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2024年全国科普工作绩效自评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成立时间较早学科配套齐全标本收藏最多的中药专业科研机构。
收藏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充分利用本院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基地全体专职人员全面强化工作效能、努力创新、服务社会,在中医药文化迅速发展大背景下,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以下对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一、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组织管理

基地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并完善《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科普工作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在以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下,院科研处统筹协调下,圆满完成2024年度各项工作。

二、加强馆藏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基地馆藏主要是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标本,加强标本的定期清理、消毒整理保护工作,全面完成服务大众参观学习以及科研查询工作。基地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定期巡查制度和安全意识教育,全体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两次消防培训,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

随着新馆即将建立,开展与本院历史以及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器物、资料征集工作,为进一步丰富馆藏、全面提升基地文化宣传能力奠定更好的基础。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

基地人才梯队是依托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大量的技术科研团队,由院内大健康、生药、种植、药化、制剂等各个专业专家组建成科普志愿队伍,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主动承担任务,宣传科普知识,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人民群众、青少年群体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邀请市三峡博物文保专家来基地进行文保工作的培训讲座以及交流活动。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加在三峡基地举办的“草本智慧”中医药科普文化展览,与参展的多家单位研讨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使得基地的专职人员能够更多的同行交流学习,为我市中医药文化宣传事业添砖加瓦。

馆内人员积极参加由全国、各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由市文旅委主办的,市三峡基地协办的讲解员培训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能力提升交流活动(第二期);2024年重庆市科普基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新时代中医药博物文化传播与教育实践培训班。在讲解能力、科普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加强了基地与全国同行交流,扩大重庆市中医药基地对外的影响力。

四、突出重点工作,文化创新发展

基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正在申报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科普宣传工作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本年度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以及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为推动重庆中医药文化创新做出贡献。

(一)市级各个县组织的科普活动

参加市科技活动周,开展了以“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展览及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科普内容涵盖“四气五味”、“中药材命名”、“中药非遗文化”、“中药香文化”以及“中药材识别”等多个方面。通过现场制作艾草端午香挂和安神香囊等活动,使市民们能够亲身参与、深入学习,充分感受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有效地传播了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动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加了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重庆总会、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渝澳联谊总会、澳门归侨总会主办,由重庆南山植物园、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中医药基地)、重庆市渝北区龙山小学校承办的“走进四季·爱上中药”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本草行动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由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全程直播,在线实时观看人数超百万人,同时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扩大了影响力。此次系列活动为加强内地与港澳的青少年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让传统中医药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中,感悟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参加2024年南岸区全国科普日会场活动,以科普“药食同源”药材为主题,为广大群众介绍生活中如何辨别药食同源药材,避免乱用药误用药,安全使用中药材。

参加2024年“科普列车川渝行”线上科普活动。

(二)特色活动与科技志愿服务

联合市特殊教育中心,这些视力障碍的同学在学校主要学习的中医保健按摩,他们对中医药知识、特别是芳香类药材有独特的感知能力,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和开展了听讲解、摸中药、闻药材的特色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中医药的学习热情。为新加坡义安中学组织了一场“初始本草探奥秘”的特色活动,特别是手工体验制作传统大山楂丸,同学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在国际上发扬光大。

基地的志愿者长期扎根在区县乡村,为企业以及农户们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为他们进行中药材种植、采收、储藏、初加工、产品开发服务与讲座。开展“走区县、进企业”系列活动,为企业以及农户增智、为乡村振兴赋能。

(三)科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本年度开展了以“药食同源话健康”为主题的进社区系列活动,走进明佳园和一天门社区,社区组织老人们认真听取讲座,让他们认真接受科学知识。杜绝迷信社会上虚假宣传的“保健品”。

全年组织开展8次科普活动进校园,覆盖人和、郭家沱小学、望江小学、江北嘴实验小学、新村小学、龙山小学、广益中学、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国际高中部,开展了初始本草,古方抓药体验等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包括科普讲座、科学展示、科普互动等,参与学生人数近2000余名。

在迎龙小学开展“本草中国·健康万里”舌尖上的养生本草主题活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100余名师生来到江津分院参加药用植物知识见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知识和认知水平。

宣传报道和能力建设

基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针对每次大型活动均向媒体公开发布并宣传。如“走进四季· 爱上中药”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本草行动系列活动,各级各类媒体报道达37次,同时网络直播在线收看人数超百万人,扩大了基地影响力。

在参加2024年全国科技周主会场活动中,馆内展台开展的制作艾草端午香挂活动得到媒体的宣传报道。科普活动,培训讲座,科技志愿服务在院官网上均有相关报道。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以“节气养生”为主题的系列科普知识短文。在“科普中国”公众号上发表科普文章共计13篇。

基础工作

基地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265天,常年接待来自国内外各界人士,把常态化工作落到实处。

七、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多走出去向同行交流学习。找到差距 ,不断改进工作。

紧扣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三年业务建设方案,分步实施年度计划,推进中药资源成果的信息化和科普展示力度。本年度传承项目已经建成,有望扩建场馆、展厅,这是本年度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继续加强藏品管理、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工作,提高基地接待能力,提升业务素质,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科研活动,针对市场热点和公众需求,精心策划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主题活动,形成科普内容逐年系统化、可延续,开展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文化交流活动。

(四)依托自身科技力量,探索文化市场,积极研发科教、文创产品,为中药类文化事业长远发展探索造血功能。

评论
星星⭐星星
太师级
阅读
2025-01-19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5-01-16
劬文202406
进士级
已浏览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