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认识支原体肺炎:知己知彼,守护健康

张高全
原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2团医院/主治医师/科普健康知识!
收藏

在寒意渐浓的时节,医院里因呼吸道疾病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其中支原体肺炎的身影频繁出现。这种在秋冬交替之际高发的疾病,给许多人的健康带来了困扰。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支原体肺炎。

一、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原因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结构,这使得它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不敏感[1]。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办公室等,传播风险更高。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人群[2]。

二、症状表现

呼吸道症状: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症状,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类似喉咙里有东西,忍不住要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有痰咳嗽,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痰。部分患者咳嗽较为剧烈,甚至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少数人可高达39℃以上,发热可持续2 - 3周[3]。

其他症状:除了呼吸道症状,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患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喘息、气促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4]。

三、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判断: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咳嗽的特点、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等,以及近期是否有接触过类似症状的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因素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略有升高,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而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血清中支原体抗体,如IgM抗体、IgG抗体等,若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近期有支原体感染[5]。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或CT检查能直观地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支原体肺炎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肺部纹理增多、紊乱,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部分患者可出现大片实变影[6]。

四、治疗方式

抗生素治疗: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阿奇霉素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疗程通常为2 - 3周。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患者,可根据医生的评估,选用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但这类药物在儿童使用上有一定限制,需谨慎选择[7]。

对症治疗:对于发热症状,当体温在38.5℃及以上,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咳嗽剧烈影响休息时,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以帮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8]。

五、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没有纸巾时可用手肘内侧遮挡,避免飞沫传播给他人[9]。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西兰花等。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充足睡眠同样重要,每晚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10]。

环境管理: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居家或办公场所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 - 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要加强日常消毒,定期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桌椅、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11]。

支原体肺炎虽然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掌握正确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即使患病也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守护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华儿科杂志, 2023, 61(7):639-646.

[2]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204-1207.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2023.

[4] 刘湘云, 陈荣华, 赵正言. 《儿童保健学》第5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473-475.

[5] 陆权, 等. 《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32(9):656-660.

[6] 潘纪戍, 陈起航. 《胸部CT鉴别诊断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45-148.

[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4):253-279.

[8]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18年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07-109.

[9] 世界卫生组织. 《手卫生指南(2009年版)》.

[10]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运动医学学会. 《全民健身指南(2021)》;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中国睡眠指南》.

[11] 国家卫生健康委. 《消毒技术规范(2020年版)》.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5-01-16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1-15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