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简称510所)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简介见附件1),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关于新时代进一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请进来走出去连续第二年过100场活动(见附件2),以科普为载体传承弘扬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荣获在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考核评估优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度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兰州市科普基地绩效评估优秀,1个项目获得第二届甘肃省企业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功大赛一等奖;《奇奇的航天梦》科普绘本荣获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评选的“2023年度甘版好书”;李得天院士当选为甘肃省科协副主席,雷占许获得甘肃省科普学会十大科普人物,7人次兼任兰州市中小学校科技副校长;荣获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同时,作为中国真空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助力中国真空学会连续第3年荣获“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领导分管情况:
510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运维实行研究所所长负总责、科技委主任分管的模式,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助推科学创新和科学普及“一体两翼”协同发展。
部门组织实施情况
科普工作具体由研究所科技委负责组织实施,通过所办公室、政治工作处、工会和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组织,专兼职科普团队共同负责,航天一线科研骨干积极参与,讲好航天故事,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
工作计划情况
制订了《510 所 “十四五” 科普发展规划要点》(科技委[2022]002号),逐年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每年进行科普工作总结和策划,形成专项报告,经研究所领导审查后提交上级分管部门。
工作制度情况
研究所制定了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包含《510 所科普工作管理办法》(所技字[2016]228号),《510 所展厅管理办法》(所办字[2015]234号)等,2023年结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下发了《510所科普和科学家精神教育等基地管理实施细则》(科技委〔2023〕010号),不断规范基地建设和运行。
激励与支持政策情况
截止2024年底,研究所支持申报挂牌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12个平台,为科普工作搭建了更大舞台。科普工作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纳入科技委预算。根据科普工作具体开展情况,实行科普活动奖补政策。在2023年投入38万元进行基地硬件完善的基础上,2024年新组建了30余人的科普讲解团,实现科普基地的软硬件持续更新。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510所2024年度服务公众天数:116天。
2024年度服务公众人次:线下受众3万人,线上200万+。
科普场所面积:3000平米。
2024年度召开“中国真空学会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观摩研讨交流会”,学习交流并推广科普工作经验,9月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在之前配置航天科普教具的基础上,马德堡半球、牛顿管、真空喷泉、真空抽气实验装置等真空类科普教具的配置,凸显科普教育基地真空+航天的特色,关注度和公众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27个;参与人数3932人。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90个;线下参与人数28517人,线上受众200万+。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26个;参与人数7180人。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中国航天日”期间活动数量6个,参与人数2004人,甘肃省交通广播航天日特别节目参与人数暂无法统计;“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活动数量6个,参与人数3000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活动数量3个,参与人数1570人;国家安全日期间活动1个,参与人数51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自主运营微信公众号1个: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4年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87篇,总阅读量6万。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2024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为144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35万。
专职科普人员3人,兼职科普人员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