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工作自评总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原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普号,提供优质、权威、原创科普内容。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医院党委把科普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与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科室各负其责、专家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医院宣传部联合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教育部、护理部等多部门构建中山一院大健康传播中心,把医学科普作为常态性工作来抓。医院科普工作每年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及宣传部、健康教育部等部门工作计划,医院党委每年将各党支部、科室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和科普宣传情况纳入支部评先评优考核体系,激发党支部和科室参与健康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2024年,医院科普基地对外开放天数264天,年服务公众3万人次。目前,院本部和南沙院区科普场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2023年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开业运营后,院内科普场馆面积大大增加,打造了崭新的院区科普文化长廊,上新了系列科普体验式互动设备。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科普文化长廊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科普资料电子阅读屏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科普资料学习接触屏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医院科普基地充分发挥5个国家重点学科、3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近百个特色专科资源,邀请了26个专科的知名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40场,参与人数32044人,单次讲座最高人次达5664人。全年制作病区宣传栏308份,共印刷和派发健康教育宣教单张175个品种,共计63415份,辐射人群超10万例。开展医学生科普研学活动3个,参与人数105人。组织各学科专家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35个,参与人数38815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中山一院大健康传播中心组织乳腺外科、儿科、血管外科、风湿免疫科、眼科等八大学科专家坐客“提升科学素养,助力健康中国”科普直播间,围绕百姓关注的常见病、多发病,带来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此次主题科普直播活动共吸引近26万网友在线观看。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医院健康教育部走进校园、社区及央企,成功举办了10场科普活动,服务了18171人次的公众,其中线上参与达12932人次,线下参与5239人次。9月11日,南沙院区医护人员在广州市南沙区滨海实验学校举行全国科普日科普活动,参与人数500人。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数量7个,参与人数5130人。具体活动主题名称如下:
① 3月“世界青光眼日”,科普活动主题“呵护眼睛,从我做起”。
② 3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科普活动主题“跑赢时间挽救生命,让生命没有遗憾——心肺复苏和AED培训”。
③ 3月全民“运动健康节”,科普活动主题“科学运动防损伤”。
④ 5月“全国学生营养日”,科普活动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
⑤ 6月“全国爱眼日”,科普活动主题“呵护眼睛,从我做起”。
⑥ 9月“世界急救日”,科普活动主题“气道卡异物,石头剪刀布”。
⑦ 11月“越秀区健康教育周”,医院“护理天团”为越秀区居民提供老年人常见压疮伤口康复、居家饮食营养、老人居家防跌倒等护理咨询。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目前,医院共运营官方网站、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N视频、触电新闻、哔哩哔哩等自媒体平台8个,2024年医院官方自媒体平台发布各类健康报道(视频)近900篇/个,总阅读量1500余万人次,总订阅粉丝数542万人,多篇报道阅读量达到10万+。
官方网站链接:https://www.fahsysu.org.cn/home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为166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29.7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专职科普人员8人,兼职科普人员400人。

二、特色工作
1.开展大型专场科普直播。在世界糖尿病日前,中山一院联合广东省卫健委围绕“控制糖尿病,提高幸福感”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了11场“世界糖尿病日系列”大型科普直播,组织和邀请了中山一院内分泌科、眼科、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的11位知名专家,线上分享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次系列直播在各平台的总观看量达286万。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中山一院大健康传播中心组织8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坐客“提升科学素养,助力健康中国”科普直播间,围绕乳腺疾病、儿科常见病、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眼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向公众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共吸引近26万网友在线观看。
2. 开展系列“走出去”科普活动。中山一院大健康传播中心联合南沙院区、南沙区卫健局,开展健康科普“五进”活动,通过结合院内外资源,深入企业、机关、学校、走进社区、乡村,帮扶基层、服务群众,全方位为企业员工、学生、社区人群、青少年、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科普知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系列健康科普活动组织开展35个,参与人数38815人,获学习强国、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3.建设科普品牌公益文化。围绕疾病日、健康热点问题,持续推出科普项目“百医百答”“二十四节气”,出版《妙手仁心》《儿科医生奶爸的育儿经》2部科普图书;医院《倡导健康文化 构建大健康知识普及体系》案例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名单,医院荣获健康报年度优秀科技科普宣传组织奖、广州日报健康科普贡献奖,《儿科医生奶爸的育儿经》图书入选广州科普新媒体传播力年度榜单,“中山一院”公众号荣获广东省医学会年度十大健康新媒体(综合医院类)称号,29个科普作品在广东省第三届健康科普大赛中获奖。

三、问题不足
1. 科普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当前的科普活动大多以宣讲式、观看式为主,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普活动开展不多,多样性和创新性有待提高,才能更好满足社会公众对科普形式的多样化需求。
2. 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有限,科普服务能力难以进一步提升。同时,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

四、工作建议
建议增加对全国科普基地的经费投入,推出优质科普项目或课题,设立一定的项目课题经费,让各家科普基地进行申报,为基地开展科普项目和后续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为科普工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科普教育基地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10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素以“技精德高”享誉海内外。医院入选首批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之一)、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形成多院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近年来,中山一院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以倡导健康新理念、构建传播新阵地、引领健康新风尚、培育健康新文化为抓手,整合多平台、多学科资源打造“大健康传播中心”并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致力于构建有特色的大健康知识普及体系,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系列科普宣传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医院《大宣传格局建设实践》案例入选“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融合全媒体力量打造健康科普公益文化》案例获广东省医师协会第一届“医疗健康品牌”案例征集活动健康品牌传播精品案例一等奖,名医名家科普图书《医病医身医心——111位名医说健康》《医万个为什么》分别入选2022年、2023年广州市优秀科普图书。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先后荣获中国医疗机构互联网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第二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年度健康新媒体二十强、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最具影响力十佳微信公众号”等全国、省级大奖40多个,充分体现了中山一院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开放时间:全年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