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大力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水利科普活动组织力度,着力提升水利科普能力,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一年来,长科院积极组织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突出长江特色,推动实施水利科普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举办“知水护水 筑梦同行”科普亲子活动等水利科技与水文化主题科普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及青少年开放长江防洪模型等科普场所,出版或发布《问源》、《探秘长江之源 守护生命之水》、《探索与发现—长江源鱼类越冬场形成机制(二)》等图文、书籍、微视频科普作品。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长科院副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丁秀丽负责指导和管理全院科普工作,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处作为长科院科普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全院科普工作,负责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日常管理工作。科普工作列入了长科院2024年度工作计划。
积极推进科普工作制度建设,编写《长江科学院关于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科普工作组织保障,研究提出科普活动、科普作品创作鼓励及激励机制。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2024年,长科院持续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科普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公众及青少年开放长江防洪模型等科普场所,全年对外开放45天,共接待48批次800余人调研和参观学习,涵盖党政干部、在校大学生、公众及青少年等不同群体。
科普场所包括长江科学院展厅、长江防洪模型、长江文化广场、水情科普长廊和长江水利史长廊等非场馆类场地,共计87863平方米。
(三)本年度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2024年,长科院积极提升水利科普供给能力,全年举办水利科技与水文化主题科普活动15项,其中国际科普传播交流活动1项,全年科普活动参与人数近1500人次。
依托基地场所开展“知水,爱水、节水、护水”科普研学活动、“知水护水 筑梦同行”科普亲子活动、节水科普宣讲及资料发放等活动共9项,逾500人次参加活动。
推动实施水利科普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科技专家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村开展“节水进乡村”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宣讲活动及水利科普讲座,与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开展科普结对共建,推动科普资源下沉社区一线,全年开展活动6项,近1000人参加活动。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4年,长科院积极组织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立足长江特色,普及水利科技与水文化知识。
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长科院组织开展了4项水利特色科普活动:主要包括水利科普进校园、线上线下节水主题宣传、“节水进乡村”主题宣传和“知水,爱水、节水、护水”科普研学等活动,开放了以长江防洪模型为主体的沌口科研基地,举办了水利科技及节水知识专题科普讲座,制作发布了水利血防科普微视频,向青少年、乡村居民、社会公众宣传了水利科学及水文化知识,总计吸引了800多人参加线上线下活动。
2024年“全国科技周”期间,长江科学院组织开展了3项水利特色科普活动:主要包括1项科研成果参加2024年湖北省科技活动周主题展览、1期“知水护水 筑梦同行”科普亲子活动、1次与百步亭社区科普共建等重要活动,展示了长科院在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开放了我院以长江防洪模型为主体的沌口科研基地,向青少年儿童及我院职工宣传了水利科普知识,开展社区科普共建并举办了节水科普讲座,面向社会公众普及了水利科技知识,总计吸引了逾200多人参加线下活动。
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长科院通过多平台共建,集合长江科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百步亭社区基层一线三个平台各自优势,积极推进科普活动共建,资源共享,开展“探秘长江之源 守护生命之水”专题科普图文宣传、“薪火相传 共护长江安澜”科普共建等活动2项,面向社会公众、社区居民、中小学生普及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堤防险情等相关知识,来自百步亭社区的居民、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薪火相传”铁肩志愿服务队的近60人参加活动,科普图文宣传阅读量逾1.6万人次,反响热烈。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在“江城科普一张图”小程序公布预约开放信息(详见微信“江城科普一张图”小程序——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
2024年,在长科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图文、视频等形式科普宣传推文7篇,总阅读量逾2000人次。“探秘长江之源 守护生命之水”专题科普图文宣传还在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微信公众号、人民号及澎湃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知水护水 筑梦同行”科普亲子活动、“薪火相传 共护长江安澜”科普共建活动等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学习强国、武汉科技报等主流媒体及平台关注与转载。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积极发挥长科院水利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科学家讲座等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作品创作,支持科技工作者参加科普讲解大赛,全年参加科普服务的科技工作者共计55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全年科普工作经费46.2万元,参与科普工作70人,其中科技工作者55人。
(八)科普作品发布情况
长科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科普化,2024年依托院科研及科学考察成果,出版或发布《问源:长江源探秘》、《探秘长江之源 守护生命之水》、《探索与发现—长江源鱼类越冬场形成机制(二)》等图文、书籍、微视频科普作品3部。 《问源:长江源探秘》获评湖北省十佳原创科普作品,《探索与发现—长江源鱼类越冬场形成机制(二)》荣获2024年湖北省科普短视频大赛三等奖。
二、特色工作
2024年,长科院持续推进水利科技成果科普化,突出长江特色,依托长江源区综合科考成果、国际合作网络等科普场地及资源优势,开展了“知水护水 筑梦同行”科普亲子活动、柬埔寨饮水安全知识宣传等科普活动。
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平台,举办“知水护水 筑梦同行”科普亲子活动,在长江科学院展厅、沌口科研基地长江防洪模型、长江水利文化广场、水情科普长廊和长江水利史长廊等科普场所,重点开展了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与水利发展史的科普宣传,吸引了青少年儿童与家长近50人踊跃参加,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儿童对我国水利科技创新与长江水利史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活动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首场轮值主场活动。
依托湖北省科协海智计划资助项目“中柬农村供水示范成果对接交流会”,长科院科技工作者在柬埔寨赛斯洛村小学开展开展饮水安全知识宣讲科普活动,并向当地小学生发放自主设计并印刷的饮水安全知识手册、饮水安全知识挂图,赛斯洛村小学的80余名小学生参加活动。
三、问题不足
科普工作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科研人员,往往面临科研任务繁重的压力,不愿做科普、不会做科普和不敢做科普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有序引导、促进更多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亟需建立有效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
科普活动形式有待丰富,科普作品创作有待加强。组织举办的科普活动多以知识讲座或授课宣讲为主,科普活动形式有待丰富,特别是观众互动性不足,知识传播效果有所折损。同时,图文、书籍、微视频等优质科普作品仍旧稀缺,科普创作水平有待加强,水利特色科普作品数量有待提高。
四、工作建议
建议推进不同类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互补,如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和自然科学博物馆等场馆类科普基地合作开展科普活动,充分结合场馆类基地在场地、受众群体和教育科研类基地在科教资源上的优势,共同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简介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始建于1951年,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科院主要为国家水利事业以及长江保护、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提供科技服务。2022年4月,长科院作为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科普单位获批成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长科院在武汉、宜昌、重庆、青海杂多等地建有科研基地,总占地面积近90万平方米,建有长江防洪模型试验大厅、沌口江湖水沙运动试验厅、河湖生态修复技术试验场、水环境试验室、宣传展厅等20余个集科学试验、展教展示于一体并具备公共科普服务功能的场所,并于2023年在武汉沌口科研基地建成长江文化广场、水情科普长廊和长江水利史长廊等长江水文化科普场所。
长科院历来十分重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助力提升社会化科普能力。多年来,长科院依托基地科教设施和宣传场所,积极组织参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活动,推动实施水利科普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举办大河讲堂等科学家讲座,组织开展水利科普夏令营等青少年科普活动,突出长江特色组织开展长江源科考、文化长江系列科普宣传,出版制作水利科技与水文化科普图文、著作及微视频,努力打造成为立足长江面向全国的科普高地。
开放形式与时间:
开放方式:长科院科普基地开放形式为预约开放,仅接受团体预约。
预约电话:027-82829732,027-82829065; 预约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8:00-12:00, 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