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万物有灵丨长白山野菜之王——猴 腿

科普吉林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官方科普号
收藏

别 称丨多齿蹄盖蕨、猴腿

功 效丨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虚舒络,止血杀虫

对于汉字,我充满着异样的解读。譬如,“猴腿”一词,初闻便让人联想到猴子那活泼灵动的腿,不论是金丝猴修长的腿,还是白马雪山猕猴健壮的下肢,都与之有所关联。

然而,我这里写道的“猴腿”,却是一种植物,是长白山的一种主要山野菜,是蹄盖蕨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卷曲生长着的植物。这种感觉与多种解读和想象有关,自然让动物与植物有了关联。“猴腿”它跟猴子究竟有何关联呢?一种为植物,一种为动物,没有一毛钱关系。然而,真正得名的原因,乃是因其叶柄形似布满黄褐色绒毛的猴子腿。它还有多齿蹄盖蕨、猴腿等别称,也有绿茎菜、紫菜等俗名。

猴腿一般生长针阔混交林下的潮湿处,或者灌木丛中,以及沟边河岸草地。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各地,小兴安岭、长白山尤为盛产,华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它喜阴凉,耐湿润,以墩状生长,每墩能生出数株乃至十几株猴腿,采摘后仍能快速再生,猴腿的墩穴虽然裸露在地表,但它的耐寒性却很强,东北地区零下40℃也能安全越冬。它对土壤的要求颇为苛刻,唯有肥沃的背阴坡林下地块、低洼且腐殖土层深厚的沙壤地块,以及沟谷坡度不超过25°的地块,方能供其生长。而肥沃的土壤与湿润微酸性的空气,更是其生长的绝佳条件。猴腿在我眼里,很卑微,也许是谦虚,看上去始终都是弯着腰,低着头。它为何会如此谦卑?想来它是山中的一株植物,也注定是有故事的野菜。我如此诠释它,因为野菜也有温情和灵秀。原来名字的“猴”字,让它有了一种生命的体恤,在保护着植物的那抹绿色。

关于它的故事,听我慢慢道来。相传,唐僧取经归来,师徒都立下大功,其中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可是,它顽性难改,新官上任没有新鲜几天,就不务正事了,整天驾着筋斗云东游西逛,瞅哪儿好就去哪儿瞎溜达。猴哥的“伯乐”——观音菩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说:“这个泼猴,诚心给我上眼药呢,长此这样下去,被佛祖知道了,我不也得跟着受过,看来,我得收拾收拾它!”一天,猴哥偷偷溜到了长白山天池,正想从天池游到对岸,这时,从树林里走来一个姑娘,“扑通”一下跪在猴哥面前,抽泣着说:“大圣,我老父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也不痊愈。昨夜有仙人托梦,说齐天大圣会路过此地,若能乞得大圣的后腿为药引子,老父食后病体一定会痊愈。”猴哥不以为然地说:“这事简单!”,说着就从后腿上拔下一根汗毛,吹了一口气,当空一晃,一条猴腿便出现在手中。不料,姑娘见是汗毛变的猴腿,冷笑一声说:“你糊弄谁呢?我要的是你身上的一条腿。”猴哥一听,顿时猴性大发,怒道:“你莫非要我割舍一腿不成?”姑娘说:“既已成佛,何惜一腿。”说完,姑娘显现真身,原来是观音菩萨。猴哥恍然大悟,深知此乃观音菩萨之责难,羞愧之余,身形瞬间缩小,遁入地底,从此不敢再回西天。后来,在猴哥遁地之处长出成片像猴腿一样的植物。此后,长白山就有了这种药食两用的山野菜。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尤其我国东北地区盛产民间故事,长白山的神秘,自然成了故事的摇篮。实则,民间故事乃想象力丰富且文字功底深厚者之杰作,他们借猴腿绒毛与猴腿之相似,巧妙发挥想象,将两者本无关联之物巧妙联结。野生的猴腿,从颜色上可分为“绿猴腿”和“红猴腿”。猴腿植株高40到100厘米,根状茎短而粗斜生。叶子簇生,麦秆色至深麦秆色,被有黑褐色披针形毛性鳞片,下部鳞片较密。其基部尖锐如锥,叶片则由草质渐变至厚实,形态介于长圆状披针形与卵状长圆形之间。叶片经历三次羽状分裂,每一片都保持着草质的质感,叶脉宛如羽状,清晰可见。孢子囊群则呈现出长圆形,点缀其间。

在我的记忆深处,曾听到大人们用“黄瓜香”称呼猴腿,这让我感到困惑,因不明白其名背后的故事,曾尝试询问,希望能解开这个谜团。但是,很遗憾,我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时间的逝,这份困惑从我的记忆中淡去。然而,随着野菜逐渐被人们认识,城市居民开始对山林中的野菜产生极大的兴趣,猴腿也因此越来越受欢迎,其价值随之水涨船高。市场上猴腿的数量开始增多,价格也跟着上涨,这时,童年被遗忘的疑惑又重新浮现。于是,我开始向卖野菜的村民询问。他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然后告诉我:“山里人都知道的,猴腿有一种淡淡的黄瓜香味,以前南方人特别喜欢这种香味,纷纷收购猴腿,当地的老百姓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黄瓜香。”原来猴腿早已端到南方人的餐桌。细品“黄瓜香”之名,非常贴切。

最初,东北人并没有意识到猴腿的珍贵,直到受到南方人的影响,东北人也开始欣赏猴腿,并且还赋予它“山野菜之王”的美誉。实际上,猴腿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陟坡南山,言采其蕨。”这足以证明猴腿的食用历史非常悠久。可是,小时候的我却没有关注它,而且常常把它与蕨菜混淆。如今,我也追风去寻找猴腿,或者购买,通过观察,方知它们的区别。猴腿和蕨菜都属于蕨类植物,猴腿通常生长在海拔500—1300米的杂木林、针阔混交林下及林缘的湿润处,尤其喜欢长白山区的土壤。植株并不高,叶片呈紫色或绿色,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蕨菜常见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大多生长在稀疏针阔混交林中。植株高度可达一米,叶片多为绿色,表面光滑无毛。仅从生境和外表就已经区分开来。春暖花开时,猴腿便会冒出头来,毛茸茸的模样,又像个猴头,等稍微长高一点时,就特别像猴子毛茸茸的腿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采摘了,正是好吃时。其实,还未伸展开的猴腿嫩芽最为美味,如绿色的花苞,卷成了一团。猴腿的味道带着一丝微苦,如同人生初尝的青涩,经过焯水的洗礼,那苦味渐渐淡去,留下一抹清新的回味。其茎上细密的绒毛,宛如大自然赋予的精致装饰。

小时候,母亲采回猴腿,焯水后都是蘸酱食用。这种吃法我并不喜欢,因为我不喜欢东北大酱。其原因,我看到邻居的酱缸里长出很多小虫,看着恶心,之后没有了胃口,也对大酱抵触,即使是母亲制作的酱,我也不接受。而那时,尤其农村,酱是三餐的主角,青菜蘸酱,野菜蘸酱,很多食材都用大酱爆锅。因为我的特性,错过了很多美食。如今,我成了家庭主妇,对于猴腿的做法就多样化了,春日里,我将采摘的新鲜猴腿轻轻捋去其绒毛与鳞片,犹如为它们褪去冬日的衣裳。随后,投入沸水中焯煮三五分钟,再以冷水浸润,捞出后,它们便如同重获新生,既可炝拌出清新滋味,也可清炒出山野之香,更可做馅包成包子,将春的味道包裹其中。其中猴腿炒肉丝是我的最爱,鲜猴腿去掉叶柄上的鳞片和未展开的叶苞沸水焯后捞出,猪肉切丝,锅烧热,加肉丝爆炒至水干,烹入酱油,加入调味料,投入猴腿炒至入味出锅。

母亲喜欢腌制猴腿留作冬日食用,而我选择冷冻,猴腿茂盛时,淘回来焯水晾凉后放在冰柜中,这样,冬天也有野菜可食,味道不逊春日。猴腿不仅可食,还可作为药材治病。猴腿,学名蹄盖蕨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磷等微量元素。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虚舒络的功效。因此,经常食用猴腿有助于减少病毒性感冒、脑炎等疾病的发生,并可预防疱疹性疾病的出现。可以帮助治疗包括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因此,它对血液的凝结性很强,人们食用后可以辅助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吐血、大便带血以及女性崩漏等病症,食用猴腿后都会有显著的好转。

每提笔描绘山野菜,总能勾起馋涎欲滴之感,于是趁着书写间隙,我忙不迭打开冰柜,在琳琅满目的速冻野菜间寻觅猴腿的影子,然而,却未能如愿。记得春天时,我可是买回三十斤,不知不觉中,都吃光了。于是,我开始盼望春天了,期待着去山林采野菜。然而,此刻窗外正飘洒着片片雪花,心中不禁暗想:既然冬天已悄然降临,那么春天又岂会遥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陈凤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获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区60周年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称号。

评论
学习202201
庶吉士级
已阅读。
2025-01-17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1-17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