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犹如湖南的一颗璀璨明珠,湖面辽阔无垠,湿地生态多样。这片广袤的湖面与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各类候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与觅食天堂。洞庭湖不仅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更是它们心中无可替代的乐园。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翩然而至,它们在此栖息繁衍,为洞庭湖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这些候鸟不仅是天空中迁徙的使者,更是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灵魂。当它们在湖面上翱翔时,阳光洒在羽翼之上,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宛如一幅动人心魄的绚丽画卷。洞庭湖的生态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从轻盈灵动的红嘴鸥、纯洁高雅的白鹭,到优雅神秘的黑天鹅、高挑挺拔的灰鹤,各种候鸟在此欢聚一堂,共同编织出一幅物种丰富的生态美景。它们在湖畔悠然自得,于湿地草丛间自由穿梭,鸣叫声与翅膀的拍打声交织在一起,宛如演奏着一曲悠扬动人的自然交响乐,令人沉醉其中。
赤麻鸭(图片来自网络)
赤麻鸭,真漂亮,
黑黑嘴巴,黑脚掌。
湖上游,嘎嘎响,
快乐歌声传四方。
羽毛闪,像霞光,
排队飞,像箭翔。
小鱼小虾,它最爱,
生活自在又欢畅。
赤麻鸭,爱家园,
清水悠悠,绿波翻。
保护环境,护它安,
和谐共处乐无边。
赤麻鸭,是雁形目鸭科麻鸭属的大型戏水鸭。全身橙黄色,略带棕色,头和颈羽色浅,呈淡黄色或带灰色;翼和尾黑色,翼上覆羽白色;眼棕色,嘴端黑色;腿和脚红色,爪黑色;雄鸭生殖季节有黑色的颈环,雌性缺乏黑色颈环,头部灰色或呈白色;雄鸭比雌鸭体型大。
赤麻鸭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东北、新疆、西藏和四川等地区,欧洲东南部、亚洲东部、蒙古及非洲西北部也有分布。赤麻鸭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 。赤麻鸭生性好斗,在冬季,白天整日集群停栖于冰面,未见取食,傍晚鸭群飞离冰面取食。赤麻鸭以草、谷物、陆生植物嫩芽、沉水植物陆生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食,亦可取食小型鱼类与两栖类。
赤麻鸭的繁殖期在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5枚。赤麻鸭曾在中国的种群数量较为丰富,尤其北部冬季和迁徙期间是最为丰富,是中国主要产业鸟类之一。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因过度狩猎和生境被破坏,赤麻鸭种群数量日趋减少。现已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赤麻鸭全身橙黄色,略带棕色,头和颈羽色浅,呈淡黄色或带灰色;翼和尾黑色,翼上覆羽白色;眼棕色,嘴端黑色;腿和脚红色,爪黑色 ;雄鸟头顶棕白色;颊、喉、前颈及颈侧淡棕黄色;下颈基部在繁殖季节有一窄的黑色领环;胸、上背及两肩均赤黄褐色;下背稍淡;腰羽棕褐色,具暗褐色虫蠹状斑;尾和尾上覆羽黑色;翅上覆羽白色,微沾棕色;小翼羽及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外翈辉绿色,形成鲜明的绿色翼镜,三级飞羽外侧3枚外翈棕褐色;下体棕黄褐色,其中以上胸和下腹以及尾下覆羽最深;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生殖季节有黑色的颈环。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几乎白色,颈基无黑色领环。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稍暗些,微沾灰褐色,特别是头部和上体。虹膜暗褐色,嘴和附踉黑色。雄鸭比雌鸭体型大。
【大小量度】
【栖息环境】
赤麻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尤喜平原上的湖泊地带。主要在内陆淡水生活,有时也见于海边沙滩和咸水湖区及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
【生活习性】
赤麻鸭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有时也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性机警,人难于接近。
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来,10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多成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叫,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
赤麻鸭生性好斗,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农作物幼苗、谷物、草、沉水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陆生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亦可取食小型鱼类与两栖类,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水蛙、蚯蚓、小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黄昏和清晨,有时白天也觅食,特别是秋冬季节,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河流两岸耕地上觅食散落的谷粒,也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