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工作绩效自评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是否有领导分管科普工作。
是,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分管业务的副所长分管科普工作。
——是否有专门的部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
是,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研管理科负责组织实施科普工作。
——是否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是,年初制定科普工作计划,履行好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能工作。
——是否制定科普工作制度。
是,《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普场馆、基地安全管理制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普场馆、基地开放管理办法》、《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普场馆、基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是否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
是,《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中心科研业绩计分管理办法》中规定获得省部级以上赛事奖励、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赛事奖励的给予团队年底评优业绩相应加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中规定在科普赛事中获得奖项、发表科普文章、参加科普活动等满足考核要求即可成为个人年度考核认定指标。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300天。
——每年服务公众人次:2024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积极践行科普基地工作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普及社会公众46000余人。
——科普场所面积: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秦岭珍稀动物标本馆607.04㎡;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野外科研基地2000㎡+6150余亩。
——场馆和设备是否有升级和更新,如果有,提供3-5张照片。(分别提供对应场馆或设备名称)
为满足科普活动的丰富多样性,研究所根据活动需求,在馆藏动物标本中选择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制作动物标本亚克力保护罩30余个,方便外出展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标本的展示年限;配套制作了以鸟类、昆虫、鱼类等为主题的系列科普展板21块,丰富活动展示内容;同时,根据科普活动在开展中的实际需求,购买了一批红外相机、望远镜和无线耳麦,增加活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制作冰箱贴、直尺、帆布包等周边物料丰富科普活动。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发放资源包等)情况:
活动数量12个;参与人数1000余人。
2024年4月13日,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组织开展了西安市第四十三届爱鸟周活动主场活动,活动以家庭观鸟比赛、现场科普宣讲、悬挂鸟巢等内容开展,活动现场50余组家庭参加,活动在陕西省新闻联播进行报道。
2024年4月27日,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80余名学生走进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观动物标本馆,开展生物项目答辩。
2024年5月18日,邀请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30余名学生和家长,都进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秦岭珍稀濒危动物标本馆,参观动物标本,聆听专家讲座,让学生走进动物世界。
2024年5月19日,组织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的40余名高二学生观摩2024年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科普讲解大赛暨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预赛的比赛过程。
2024年7月19-22日,带领西安铁一陆港中学的130余名学生走进塞北明珠-榆林,开展生物研学活动。
2024年8月20-21日,承办2024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来自宁夏、甘肃、新疆、新疆兵团和陕西的60余名老师参观动物标本馆、制作动物标本,听取专家报告。
2024年10月9日,来自朝阳外国语学校的200余名学生,走进秦岭四宝公园参观学习秦岭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知识,攀登终南主峰领略秦岭植物分布的奥秘。
2024年11月7-8日,带领北京第七中学的100余名学生走进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大熊猫、川金丝猴课程,学习昆虫知识。
2024年11月13日,邀请曲江第一学校的30余名学生走进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观动物标本,制作动物模型,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2024年11月23日,带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20余名学生和家长走进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参观学习。
2024年12月1日,组织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科技进校园项目组的40余名学生走进秦岭四宝公园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024年12月29日,组织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20余名学生和家长走进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观秦岭珍稀动物标本馆,跟随专家的脚步了解秦岭生物的奥秘,制作甲虫生态标本。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例如进大学,进中小学)、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11个;参与人数20000余人。
2024年3月22日,走进铜川市第四中学开展专家报告,200多名学生聆听。
2024年3月29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普团队带着昆虫和鸟类标本走进曲江南湖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轰动,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向学生展示着秦岭野生动物的奥秘,活动参与学生3000余人。
2024年4月,在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活动月暨第四十三届爱鸟周活动来临之际,走进西安铁一中陆港小学开展前期预热活动,丰富的动物标本、科普展板和精彩的专家讲座,为学生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全校20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2024年5月22日,走进铜川市王益中学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对生物有兴趣的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并在现场与专家积极互动。
2024年5月,在二十届公众科学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陕西省、西安市科技活动周等系列科普活动中,科普团队带着野生动物标本、科普展板、实践动手活动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西影路小学、大学南路小学,专业细致的讲解带领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生动有趣的科普展板拉进学生与科研工作的距离,此次活动共计9000余名学生参加。
2024年9月11日,以“发现基础科学之美”为主题的联合筑梦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30余名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了解实验原理、完成实验过程。
2024年10月13日,走进西安高新一中初级中学,通过动物标本展览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增添一抹色彩,全校20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2024年11月4日,走进西安浐灞实验小学,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吸引学生驻足仔细观察,全校1-6年级的2000余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2024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依托科普成果和科研人才,助力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用科普的“加法”为“双减”赋新能。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课后社团活动,为学生的校内生活增加科学性,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活动数量2个;参与人数3000人。
2024年9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加了以“提升全面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陕西省暨西安市2024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日活动。研究所以秦岭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展示了秦岭地区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和特种经济动物标本,并且现场邀请参观展览的公众进行动物模型制作,受众群体3000余名。同时,以“发现基础科学之美”为主题的联合筑梦活动中,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带领30余名学生开展生物实践课程,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此次活动研究所被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通报表扬。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暨西安市第四十三届爱鸟周活动,2场,参与人数5000人;
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2场,参与人数100余人;
陕西省、西安市科技活动周活动,5场,参与人数10000余人;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活动,1场,参与人数5000余人。
(1)2024年4月,在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活动来临之际,与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联合组织开展“西安市第四十三届爱鸟周活动”。活动启动仪式以铁一中陆港学校小学部为宣传主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西安交通大学附中、陕西省西安中学等学校为分会场,共计5000余名学生参加。主场日活动中,以鸟类知识小讲堂、亲子观鸟比赛、爱鸟志愿者活动(悬挂鸟巢)等环节的开展,让更多人了解到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本次活动当日在陕西省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
(2)2024年5月,在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中,开放动物研究所邀请30余名学生和家长走进研究所开展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动物标本馆参观和专家讲座,带领学生领略自然的奥秘,了解科研工作的日常;同时,组织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的高二学生观摩2024年分省院暨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比赛过程。
(3)2024年5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积极响应号召,受邀参加陕西省科技活动周启动式和西安市科技活动周主场日活动,活动现场3000余名公众参观展览。同时,在陕西省、西安市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带领100余号野生动物标本、科普展板、生物实践小手工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西影路小学、大学南路小学,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动物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能力。共有6000余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4)2024年11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加了“嗨 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西安专场活动。研究所在活动现场展出了一批珍贵的野生动物标本,吸引许多参加活动的群众驻足拍照,通过研究所老师的专业生动的讲解,让大家了解到许多关于野生动物的科普知识。现场还邀请公众参与蝴蝶标本制作、贝壳鱼黏贴等手工活动,增强趣味性。活动参与人数5000余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包括、科普网站、科普中国科普号、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B站等):数量及相应主页链接(最多放三个)。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官网http://www.sxdws.com/
——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
发布新闻数量10条,阅读量4632。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或人次)。
10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8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科普兼职人员30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选填):
NESC生物社团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发挥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备完善的优势。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创立了青少年自然生命科学趣味实践教育俱乐部NESC(NATURE EXPLORERS’CLUB——自然探索者俱乐部)。NESC是以小学段义务教育《科学课》课标为基础,向生命科学方向拓展的一项以综合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社团教学活动。以兴趣引导为前提,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完成对生命科学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奠定热爱自然,保护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NESC社团针对学校自然环境特点,结合校内生物资源以及生物自然发展规律,上半学年和下半学年为授课学校各订制一版《自然笔记》教学材料。
社团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2次。其中每学期包含不少于8个课程模块。课程内容由研究所老师带领展开,以校内课程为主、校外课程为辅的教授方式,让学生将课堂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活动充分展现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和集体协作创新能力的运用。2024年共计招收学生60余人,授课30余周。NESC作为学校和研究所之间的桥梁,不仅仅局限于社团小部分学生的科普资源普及,更是加大了学校与研究所之间的科普交流,通过不定期的科普讲座、科普活动进校园、邀请学生进研究所、进实验基地、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逐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传播渠道受限。虽然目前科普内容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科普讲座、展览、网络媒体等等,但是传播渠道依然有限,无法触及更广大的受众群体。
(2)经费来源单一。目前科普经费主要来源于单位内部支持,外部经费主要为政府科技部门的项目申报,但由于经费来源单一且金额、名额有限,不能满足科普活动的长期开展。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科普活动的丰富度、专业度和活动开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议可以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给予支持。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简介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1983年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批准挂牌成立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是我国西北地区和陕西省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研究所立足秦岭生态保护,服务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向西北五省,以专业科学技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所拥有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科学院秦岭珍稀动物野外研究基地、陕西省科学院林麝野外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科学院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野外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秦巴山区珍稀水生动物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牛尾河野外生态研究基地等。所内设有秦岭动物标本馆,收藏有各类野生动物标本5万余号,其中兽类标本约2000号,鸟类标本约5000号,两栖爬行类标本约8000号,鱼类标本约15000号,昆虫标本约20000号。馆藏标本来源于上世纪60~80年代,我所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从秦巴山区和青藏高原所采集,由我所专业人员制作完成,是以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主的一座综合性野生动物标本馆。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秦岭动物标本馆 5 万余号动物标本和秦岭野外科研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依托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针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确立了一所、一馆、四基地的科普教育架构,依托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长期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承接外单位参观活动和冬夏令营,积极参加各项科普比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进校园、邀请青少年进研究所、进科研基地、青少年课后社团等活动,为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升公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经是中国科协认定的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
开放时间:需要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