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2024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原创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官方科普账号
收藏

2024年,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精神,不断提升食品学院科普工作管理与服务水平,持续致力于打造“打造中国食品安全营养科普第一品牌”,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食品学院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专设学院领导负责分管科普工作,确保科普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推进;设立科普工作机构,作为科普工作规划、执行与监督主体,全过程参与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并融入学院工作的各个版块,形成良好的科普氛围。建立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与激励政策,提高师生科普工作积极性,保障科普活动的有序开展。组织师生参与科普服务技能培训3场,内容涵盖科普内容创作、科普活动策划与执行、科普演讲技巧等,不断提升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服务能力。定期组织科普工作交流分享,邀请科普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分享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心得交流等方式,促进了科普经验和方法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为构建更加高效、专业的科普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本年度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科普服务工作,基地现有一万余平科普用地,其中包括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普宣传与科研服务公共平台,拥有实验室8000平方米,20余个独立会议厅,8块科普宣传大屏。食品学科史馆场馆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陈展面积约500平方米。

2024年食品学科学科史馆对外开放天数达350天,累计接待公众10000余名,形成良好社会影响。为提供更好科普服务,2025年1月,启动学科史馆场馆维护工作,对馆内3处墙面整体设计改造、2处电子屏内容更新进行修改,对场馆内电子设备进行升级维护(暂无图片)。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广泛号召、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科普活动。2024年,在校内组织开展特色科普研学与食育科普实践活动10余场,惠及青少年400余人。走进无锡市长街社区、渔港社区、雪浪社区等90余个社区,开展以“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餐饮浪费”“食品安全”“膳食营养健康”等为主题的系列科普讲座,惠及公众3400余人。讲座不仅增强社区居民对食品科学的正确认识,还为他们普及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知识,将食品安全理念深植于千家万户。走进无锡市融成观顺实验小学、尚贤万科小学等20余所中小学开展特色食育课堂,惠及青少年4000余人,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对食品科技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树立爱粮节粮意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新活力。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食品学院紧密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广泛动员科普主体开展科普活动。学院教授走进中小学进行《健康小卫士:食品安全与营养大冒险》《健康小达人:营养与健康》等主题科普讲座;科普团队走进无锡市丁村社区、望溪社区、梁溪社区、吴塘社区等12个社区进行食品营养与健康宣讲;邀请小学进入校内开展“科普+”博物馆开放日与儿童科普实践活动;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我是金牌调味师”食育科普活动,累计惠及公众数千人,实现科普成效与口碑双丰收。

此外,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精准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紧密围绕全民营养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重要主题日主题,举办 “青少年食育课+博物馆开放日”“科普‘食’光”“爱粮节粮 从我做起”等科普活动10余场,面向五大重点人群普及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科技前沿成果,助力提升全民食品科学素养。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

https://app.bangongshenling.softadmin.cn/app/index.html

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

1. “食品小微”微信公众号:2024年共计发表文章416篇,总阅读量达97万。

2. “江南大学油脂园地”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迄今共推出近千篇“元科普”作品,2024年总阅读量达40万。

3. 学生运营科普平台:“青芽食育”微信公众号,2024年发布文章39篇,总阅读量破万。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2024年,食品学院科普团队成功获批江苏省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科普专家获评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带领江南大学食品学科科技志愿服务队服务公众上万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食品学院投入充足经费用于开展科普工作,保障各项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学院现有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20余人,科普师资库300余人。

二、特色工作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科普小站

2024年暑期,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本硕博中外学子中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健康中国·食育全国行”为主题的“科普+”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扣学校“奋进计划”精神要求,通过探索“食育科普+”“食品产业+”“食代青年+”三维融合实践育人新模式,发动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厂矿、企业、学校、街道、社区、村镇等处,实地开展产业调研、普及食品科学、助力乡村振兴、共筑健康梦想。

实践团师生分别走进从江、昆玉、福鼎、盘锦、淮北,落地建成“江南大学食育中国行科普小站”,在从江、淮北、兴化与当地优质食品企业共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实践育人校外基地”。通过“校—地—企”多方联动,引导青年学子为基层一线、偏远山区以及少数民族区域的居民和青少年讲授食育知识,传递健康理念。其中,“筑梦从江·健康食育”实践团在独洞小学为少数民族孩子讲授“健康大冒险”食育课;“南国北疆”实践团面向昆玉小朋友开设“七彩食育课堂”;“泰有引力·兴好有你”实践团为兴化特需儿童传授“五彩饭团”制作方法和健康知识。大学生们充分运用所学、所思、所长,将“食育科普”书写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

三、问题不足

通过自评报告,学院深感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发现在目前科普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普活动的创新性有待提升、科普资源整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影响力亟待扩大等。2025年,学院将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升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1. 针对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针对性科普工作培训,指导高校运用平台、学科优势开展科普工作,促进科普服务质量提升。

2. 完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不断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提升科普活动的专业性。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学科史馆简介

江南大学食品学科史馆是国内首家以食品学科史为主题的文化场馆,于2021年6月正式建成。展馆拥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是食品“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文化专项工程。场馆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陈展面积约500平方米。馆内分为追脉溯源、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科学研究、未来发展五个部分,收藏保存着食品科学家们的手稿、文献、影像等珍贵实物。

史馆的功能定位:食品学科发展史文献、实物的收藏保管中心;食品科学家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食品科学家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研究交流中心。

开放时间:08:00-12:20 13:30-17:00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