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科普基地在学院统一领导下,组建了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的教师参加的科普基地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根据科普基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科协的科普工作安排进行科普活动的策划,并根据科普工作实践的需要和专业特点,设计谋划新的科普主题展览,结合这些主题对基地进一步进行建设改造工作。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科普基地共有室内展教面积7500平方米,除寒暑假外和法定假日外常年对外开放,预约均可参观,2004年服务人数3000多人次。本年度在展示面积不能增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走廊的空间,新布展了三个主题展览,首先设计了“呈生命灵秀,展科创风采”为主题的标本大赛优秀作品展,将基地的特色品牌活动校生物标本大赛以及推荐参加省动植物标本大赛的获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既可以激励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大赛活动,普及生物标本制作技术,也可以将这些标本蕴含的丰富生物科学知识及环保主题向公众展示;第二,针对大连地区海洋资源丰富的特色,设计了“碧海鱼影”为主题的海洋鱼类科普展览,从身边常见鱼类标本及图片入手向大众普及海洋鱼类生物多样性知识;第三,以大连本地特色迁徙越冬鸟类东方白鹳为主题,设计了“鹳翱瀚宇”东方白鹳展示区,除了展示美丽生灵东方白鹳外,也号召前来参观的大众热爱保护鸟类资源。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基地共组织科普研学、开放日等主题活动12个,30余场次;参与人数1700多人次;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5次,参与人数1300多人次。其中3月份的开放日活动中开展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5月份开展的神秘的荧光海及鲁米诺化学发光,6月份开展“一瓶一世界,小小生态瓶”,6月份学院教师结合科研做了“科技育种下的食品安全”专题科普报告,9月份,科普进校园活动“管道保护与安全意识”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科普校本课等都是今年新开发的科普开放日及研学主题。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今年9月22日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了动物剥制标本制作实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场,参与人数200余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今年除了持续运营的绿色生科公众号平台外,我们进一步尝试自主运营新媒体平台,以进化为主题开通了生科i进化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号,先后发布科普文章40余篇,视频20余个,播放和阅读数量超万余次。
生科i进化微信视频号播放量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主要的科普经费来源于省科协国家级科普基地建设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科普基地场馆的建设改造。此外,在加强人员建设方面,主要发动青年学生,举办了“生物探秘行,科普创新声”主题科普演讲比赛,从中选择优秀者作为科普志愿者,增加科普队伍的人员数量。
二、特色工作
继续成功举办辽宁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大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动植物标本大赛,2024年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第一,展馆的改造还不是很彻底,还需要不断努力,这方面也需要学校及上级科协给予资金上的帮助。
第二,科普工作的奖励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一、急需管理部门对于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可以组织科普基地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将好的运营管理经验作为典型进行学习借鉴。
第二、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各级科协对科普工作很重视,有相关政策文件支持,但在基层单位部门对于科普工作还没有形成良性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