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汇报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地面陈列馆共有三层,占地面积1133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433平方米,室内展教展示区域面积4580平方米(含室内展教展示区域面积和水下参观区面积)。馆内科普展教设施设备形式多样,包括白鹤梁题刻相关展品、展板、说明牌等基本展教设施,以及多媒体、数字化、互动体验类展教设备。获得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是重庆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和重要文化旅游景点。
2024年我馆积极推进中埃联合申遗相关工作,在市领导的带领下,三次赴埃及、上海等地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埃及最高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建立联系,联合申遗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央电视台《治水记》、重庆卫视《诗行长江》、涪陵区与埃及尼罗河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长江遇上尼罗河》等纪录片都对白鹤梁进行专题拍摄。
2024年我馆累计开放318天,接待游客 346900余人次,提供免费讲解9765场次,开展科普研学活动70余场。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为科普活动实施,结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实际,特设立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科普工作相关事宜。为顺利开展科普工作,每年我馆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当中,把任务落实到人。2024年投入18.8万元用于科普活动。我馆现有专兼职人员52名,其中专职科普人员23名,兼职科普人员29名。
2.为提高我馆科普人员自身素质,定期开展科普人员业务培训,参加科普讲解比赛,使科普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2024年开展了“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科普讲解大赛、《不没的长江记忆——白鹤梁题刻》专题科普讲座及普通话、礼仪等培训;参加了重庆市开展的2024年重庆市博物馆讲解员培训班以及2024年重庆市残联系统通用手语培训班。
(二)巡展、研学情况
近年来不断加强与重庆市各个中小学校的对接与合作,深入学校与师生对话,了解学生课外实际需求,整合馆校资源,通过制作巡展展板、设置研学实践课程和特色文化体验项目,持续将“流动博物馆”送进校园。2024年我馆开展科普研学活动70余场,具体情况如下:
1.巡展
2024年1月至10月组织了“长江标准眼·水下白鹤梁”、“静心净物——馆藏文物廉洁故事展”科普巡展活动10场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在涪陵区罗云乡、涪陵区美心红酒小镇、重庆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重庆巴南区南泉中学、涪陵城区第七小学兴涪校区、涪陵区希望小学等乡镇、社区、学校巡展,受众1.49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
2.研学
2024年我馆开展了以“行巴山蜀水·览山城记忆”、“博物馆里看世界”、“相约博物馆·游学在路上”、“石梁千秋传韵·拓墨万里流芳”等为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60余场,惠及群众5万人余次。其中,5月20日“少年兴·强国梦——全国百家科技博物馆同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主题教育活动中,我馆获“少年兴·强国梦”——全国百家科技博物馆主题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CCTV-15音乐频道,童声唱·阳光下成长栏目组来到白鹤梁,带孩子了解白鹤梁文化,体验了非遗文化白鹤梁题刻拓片的制作。
(三)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世界水周
2024年3月21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启关于节水意识、水情教育等方面的巡展活动。向广大居民倡导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理念,让大家充分了解到保护水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世界博物馆日
2024年5月15日,在世界博物馆日、科技活动周来临之际,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水文化保护与传承,展示水遗产风采,促进青少年科学普及,我馆将传统文化、水文科普知识、互动体验项目等带到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与南泉中学两所学校。以《捶拓黑白间》互动课程,向1000余名学生传授古老的拓片技艺,让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以匠心弘扬民族、共同传承传统中国“拓片”文化,通过这样的形式向学生们传达科技对文物保护的创新意义。
3.“科技活动周”活动
(1)参加涪陵区科技活动周主场展览活动
2024年5月25日,参加了由涪陵区科技局牵头举办全区科技活动周主场展览活动。我馆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展台展板宣传展示、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提供现场咨询服务50余次,向群众展示白鹤梁的科学、历史、人文价值及水情知识。
(2)《涪陵历史文化之白鹤梁题刻》专题讲座
5月27日,我馆走进涪陵城七校教育集团白鹤梁小学,开展以《涪陵历史文化之白鹤梁题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讲座从涪陵地方文化和历史名人人生经历、个人成长方向,为同学们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中华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在博物馆研学教室,学生们体验传统文化拓片的制作过程。
(3)《给总理的一封信》主题宣讲活动
白鹤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5月、10月,在图书馆、太极制药厂展演,通过情景剧+宣讲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岩土力学专家葛修润与白鹤梁、科学家精神传承、行政人员的艰难选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与画面。
4.“科普日”活动
(1)“情满中秋·月圆人员”活动
9月13日,在科技日活动来临之际,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我馆同涪陵本土企业“大师傅”联合开展了“情满中秋·月圆人员”活动,邀请20位青少年学生亲手DIY制作月饼,此次活动“大师傅”与我馆工作人员特意选择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榨菜月饼,福娃月饼进行制作,增添了节日气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2)参加全国科普日暨全区防范邪教宣传月活动
9月23日,我馆参加了由涪陵区举办的全国科普日暨全民国防教育“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区级示范活。讲解员以《厚植爱国主义 传承中国底色》为主题,结合图片影像资料,充分展示白鹤梁题刻中蕴含的科学、历史文化。
5.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2024年6月15日,参加了由重庆市涪陵区文旅委牵头举办的第八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开展现场讲解及咨询,向群众展示白鹤梁的科学、历史、人文价值,让白鹤梁文化深入群众。免费发放保护文化遗产、节水爱水护水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册2000余份,现场接受咨询70余次。
(四)媒体宣传报道
媒体报道是博物馆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我馆开展的重大活动、重要学术会议等均通过主要媒体报道的形式展现,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持久地关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要报道全年共计274次。
1.国际
国际媒体报道21次,主要包括CHINA DAILY、global times、埃及印刷出版的《今日中国》、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罗马旅游办事处等。
2.国内
国家级媒体68次,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水利报、新华网等;省部级及以下媒体报道178次,包括重庆日报、重庆卫视、四川卫视等。
(五)自媒体平台宣传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全年推送信息209条,总浏览量约376538次。其中,科普信息48条;官方微信公众号27条,总浏览量为70773次;订阅号119条,总浏览量为23515次;微博63条,总浏览量282250次。
(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1WDNpcYF3OS7ZWxj1dsGjg)
(微博:https://weibo.com/u/2350208177)
二、特色工作
(一)获得荣誉情况
1.2024年荣获“少年兴·强国梦”——全国百家科技博物馆主题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
2.2024年地中海国际旅游展获得“赛巴斯蒂诺·图萨”国际水下考古奖。
3.2024年在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中,成功入选本季节目的“中华文明标识国宝文物”。
4.入选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5.2024年5月,我馆拍摄制作的《龙宫龙年》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博物馆新媒体传播优秀项目。
6.在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国际会议中,我馆推送的作品《人类文明的对话》、《我在江南看水乡》、《即将饮完的水》和《外婆的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官网上展示。
7.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团。
8.获评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
(二)品牌活动
1.“白鹤梁旅游文化节”
“白鹤梁旅游文化节”是以白鹤梁题刻为主题的区域性文旅盛会,是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现已成为重庆市重点品牌节会之一。2024年以“世界的白鹤梁·幸福的新涪陵”为主题,包括开幕式、学术研讨会、体育赛事、文旅促销活动等内容,在活动中向大家展示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新进展,同时为世界呈现一台兼容并蓄、开放创新,兼具民族风情与时代美感的大型艺术展演。我馆主要承办了以“水文观测遗产的跨时空对话”为题的学术研讨会,参与了文旅促销活动。
2.登录央视《国家宝藏》节目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登录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守护人许凯所演绎的国宝“前世传奇”受到了舆论的高度关注,成功入选本季节目的“中华文明标识国宝文物”,也让白鹤梁题刻这一流传千年的国宝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
3.“端午诗会”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涪陵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指导下,我馆在涪陵观澜阁举办了“诗意白鹤梁·第五届端午诗会”,通过线下演绎、线上直播的方式,让观众穿越时空、与诗共舞,沉浸式感受中华璀璨文化以及涪陵人民当下的幸福生活。据统计当日线上观看量达到159万人次。
4.“白鹤时鸣”文化沙龙
截至2024年已举办六期,我馆邀请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汪亓先生,在涪陵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进行了以“漫谈董其昌书画艺术”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促进馆校合作及“白鹤时鸣”品牌活动的传播。
5.“白鹤时鸣·小小讲解员暑期研习营”研学活动
2024年8月,我馆对面向社会招募的1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为期7天的“小小讲解员”培训。培训期间开展了我馆特色课程《呦呦鹤鸣》、《结绳乞巧》、《修身养礼》、《沁著茶香》、《凿石雕文》、《捶拓黑白间》等。在结业考核时,小小讲解员面对观众,各自围绕一件我馆文物展开讲解,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博物馆专职讲解员,也需要将一些“学习者”发展为“传播者”,就如广大青少年,用他们的理解、话术让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得以赓续延绵。
6.“博物馆之夜”活动
2024年10月26日,我馆以“探秘水下文物 聆听千年华章”为主题,举行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及“我们渴望的水”第五届青少年创意作品大赛颁奖仪式,四百名观众走进白鹤梁,打破传统游览方式,通过古筝、琵琶、二胡、长笛、鼓等乐器表演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让游客真切感受到时空的转换,沉浸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奇妙氛围之中。活动中设置了潜水员互动、集赞打卡等环节,让观众体验不一样的博物馆参观。
7.“1200年那些事,打卡白鹤梁,话题知多少?”临展
2024年7月27日至10月7日,展览以免费开放形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进一步做好白鹤梁题刻文化的展示和传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观众漫阅白鹤梁。
(三)科普宣传读物制作
1.制作水文科普知识宣传册页300份。
2.制作2024“我们渴望的水”青少年创意大赛作品集200本。
3.制作《水下碑林——白鹤梁》宣传资料20万份。
(四)在科普中国APP发布科普活动13个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课程不够丰富,内容比较单一;品牌课程较少。
(二)科普个性化、针对性不足,有待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与基地之间加强沟通合作,相互指导,共同进步。
(二)申请上级部门为基层科普单位提供外出学习机会,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互联网日益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运用好互联网络,有助于科普触达广泛的人群。
(四)提高公众参与度,把一些公众由“学习者”转变为“传播者”。
(五)促进公众科普资源服务更加公平化。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