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2024年度科普工作绩效自评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由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院科教培训基地(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浙江农艺师学院、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CAQS-KPJD-0001)、院公共实验室(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浙中试验站和院农业管理与土壤演变展示馆(2021新设馆)等8个板块组成。科普基地负责人是院科研基地管理部负责人,院成果转化推广部负责统筹8个板块科普工作的组织实施,成果转化推广部分管院领导分管全院科普工作;将科普基地工作列入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承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参观接待管理办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科普工作制度等各板块科普工作制度,来激励和支持科普工作。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除了节假日,本基地全年对公众开放,全年服务公众195天,服务公众10841人次。
本基地共有科普场所面积19069平米。具有公共科普服务功能成果展厅展示区12000平米,智能农机装备智示范展示区4136平米,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展厅200平米和种圃2433平米,葡萄品种展示长廊300平米;
本年度新增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展厅和山地杨梅智能化栽培展示模型。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全年共承办新农人农业技术培训班25期,组织技术服务1533人次;接待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中小学生科普认知班和社会公众科普52批次608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与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杭州市农业农村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志愿服务行工作,全年在杭州市开展活动50场,组织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公共实验室开展多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组织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8次,接待总计300余人次;浙江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下属的浙中试验站全年共组织以“开春育苗忙 早春好‘丰’景”“酢浆草的种植和养护”等为主题的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20余场次,累计参与活动人数1200余人次。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与浙江大学、浙江省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海宁中学、杨渡村小学合作共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年为实践基地提供我院品种和科技服务,助力推动劳动教育做深做实,让先近2000名学生体验劳动实践带来的乐趣;六一节前夕为杭州笕弘实验学校的二年级300余名师生提供“生动活泼有趣一点就行”农业科普讲座;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与海宁市许村镇联合打造“基地牵线,十所联十村”的共富菜园、共富果园、共富稻虾等共富品牌,无偿提供梨、桃等果树苗600棵、西兰花等蔬菜种子35斤、优质水稻种子200斤,以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指导,惠及300余村民,有效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策划“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点亮科技之光 照亮创新梦想”两期中小学生主题科普活动,并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来自海宁市与杭州市区的中小学生120余人通过听农科故事、观粮油作物、见种子保存、识奇妙种子、尝新育水果,在别开生面的农业科学见面会中,领略一粒小小的种子发挥出的神奇作用,点亮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有效推动了科学精神、农业科学技术、粮食安全等科学知识的科普化;
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科技三下乡,为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200多村民送上新品种蔬菜种子、新技术。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官网http://www-zaas-ac-cn-s.webvpn.zjda.net:8118/;省双减教育基地平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微信公众号。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我院177名省派个人科技特派员和47个省派团队科技特派员在全省各乡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带动了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食用菌、葡萄、花卉苗木、粮油作物、果树团队特派员先后组织成员赴武义、浦江、瓯海、平湖、平阳等浙江全省地进行技术服务,为当地农企、合作社解决了目前制产业发展的部分技术难题;创新科普服务手段,采用现场与线上指导等多种有效形式,现场技术指导7000余人次。此外,组织林业、花卉、果树、中药材等科研团队参展地方政府组织的科普活动周和义乌森博会,向广大民众展示宣传科研成果。
全院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8个板块开展的科普活动,兼职科技工作科普服务人数达55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50万元。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分别5人,27人。共有专兼职科普人员50人,其中科普志愿者18人。
二、特色工作
(一)精心组织实施职业农民培育科技行动,扎实推进浙江农艺师学院建设工作
以浙江农艺师学院和浙江农民大学分校区为平台,以实施“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开展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村实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努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2024年我院开展围绕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更新、高素质农民培训、院地合作乡村人才培训班合计42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在职研修生与高素质农民4000余人次。
(二)组织导师走访活动,服务指导学员。
浙江农艺师学院多次组织导师帮扶团赴浙江神龙湾生态旅游基地实地、余杭区闲林街道闲林村强村公司、嘉兴市勤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学员基地考察和交流,为学员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结合我院学科及产业优势,举办“弘扬榜样力量,讲好头雁故事--浙江农艺师学院头雁优秀学员成长分享会”、“‘头雁’带‘群雁’,‘仙草’促共富”等独具特色的系列现场活动,得到了学员和导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校区“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行动计划”。
三、问题不足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八大板块构成,场地、人员比较分散,集中开展科普服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四、工作建议
2025年,加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八大板块间的互动与协作,更好地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简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的核心科研基地,位于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杨渡村,占地3413亩,按“十区一中心”规划建设,集科技创新田间试验、种质资源保存繁育、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国内外合作交流和科普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年均承担各类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双减”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农民田间学校等。
开放时间:全年工作日8:00~12:00;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