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作为锡盟地区唯一高等院校,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学院2019年被授予“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020年被授予“2020—2023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被授予“2021—2025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稳步推进。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科普工作,科研工作处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学院2019年出台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科普基地管理办法》锡职院办字〔2019〕140号,2021年出台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试行)锡职院办字〔2021〕158号,2022年制定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科普工作三年规划(2023—2025)》,将科普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学院现有图书馆和草地资源标本馆两个科普馆,科普展馆面积合计5200平米,其中图书馆2024年向全社会免费开放350天,共接待国内外各级各类参观410余批次,助推学生“双减”政策接待校外研学参观4190人次,为入校新生、家长开展讲解5600人,年内向全社会开放常设科普展示宣传71000人次,为广大读者和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科普服务;草地资源标本馆2024年向全社会免费开放310天,共接待各类参观26次,人数5000余人。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2024年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主题,结合全国科普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学院依托图书馆打造了“名家进校园、文化润心田”主题科普活动。邀请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干部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辉为学院师生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专题讲座;邀请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晶做《辽金文艺对中华美学的贡献-兼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交流讲座;邀请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查洪德教授作主题为《古代诗歌格法与妙趣》的学术讲座;邀请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博士魏坚教授题为《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的学术交流讲座;邀请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柏嘎力副研究馆员进行题为《“满天星斗”文明起源的早期中华文化圈》的专题交流,四次主题活动共有来自校内外的一千余名相关学者参加活动。举办“北疆论坛2024:‘五大任务’落实与北疆文化建设”会议,来自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研究机构和高校的40位专家学者参加,旨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等,为统筹边疆安全与发展贡献力量。
<!--[if-->2、利用两个科普基地开展科普研学、社会实践活动数量13个;参与人数5082人
研学活动
锡林浩特市第九小学师生在科普基地的游学活动
|| ||
一朵小红花科普研学游活动
|| ||
校园树挂牌研学活动
进企业
|| ||
与金杨绿化园林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 ||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淖尔草原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 ||
与企业合作成立创新工作室(内蒙古盛世柳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带领学生进企业(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与盟市场局合办了全盟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积极参加盟科协组织举办的全民科学素质竞赛、自治区科技厅举办的全区科普讲解大赛并荣获个人三等奖五项,优秀组织奖1项。参加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并在全院范围开展了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活动。积极结合科普活动主题,转发如安全健康科普教育直播、草原生态保护讲座等,年内利用多媒体报告厅配合学院开展科普及各类讲座、会议57场,利用读者来往频繁、信息交流广泛的大厅通过制作展板展示,努力弘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营造和谐稳定校园氛围。优化了特色部室“大正边疆文库”“北方草原音乐艺术资料馆”“蒙古族历史文献馆”建设,与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文化广电体育局等积极协调,调拨补充展柜、文献及实物,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通过更新新布局、新展陈、新环境,从而以更多方式吸引大众。
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草地资源标本馆科普基地全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无需预约。目前通过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公众号、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超星学习通平台、锡职草牧业服务公众号、为爱呐喊静待花开公众号等五个网络媒体平台公开发布科普视频50余部,科普课程12门,科普图片八百余张。
草地资源科普基地录制科普视频统计
学习通资源库科普视频示例
|| ||
“锡职草牧业”公众号科普视频示例
千万ip创科普系列活动视频
公益科普课堂
科普图片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1.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10余人次。
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专业教师廖成松教授带领团队成功驯化柳兰,并运用到矿山生态修复、盐碱地治理和防沙治沙中。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学院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合计102251元(其中,社科类、文史类、时政类图书购置63893元,参加科普讲解大赛及各类会议人员差旅费28058元,公众号服务费300元,标本馆建设经费1万元),并配备了可进行汉、蒙、英、日等多语种讲解的科普讲解和工作人员11名,兼职科普人员数量8名,确保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特色工作
2024年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主题,结合全国科普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学院依托图书馆打造了“名家进校园、文化润心田”主题科普活动。邀请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干部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辉为学院师生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专题讲座;邀请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晶做《辽金文艺对中华美学的贡献-兼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交流讲座;邀请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查洪德教授作主题为《古代诗歌格法与妙趣》的学术讲座;邀请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博士魏坚教授题为《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的学术交流讲座;邀请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柏嘎力副研究馆员进行题为《“满天星斗”文明起源的早期中华文化圈》的专题交流,四次主题活动共有来自校内外的一千余名相关学者参加活动
三、问题不足
1、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扩大。
2、科普经费支持力度较低,需要增加科普投入。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科普工作的创新力度,丰富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二是加大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科普团队建设,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2025年1月17日
附件1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最新简介
(2025年1月)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面积17000平方米。馆内藏书丰富,涵盖了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等多种资源,现有纸质藏书145.8万册、电子文献107.8万余部,为师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来源。实行“藏、借、阅、研”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型图书服务管理体系,周开放时间长达105个小时(每天15个小时),满足了读者不同时间的阅读需要。馆内设有多个业务部室,如特色展区、阅览室、自习室等。自2013年起,无偿向社会开放。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立足图书阅读、导读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积极建构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平台,多种形式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夯实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在发展建设中,积极回应时代需求、社会需求、读者需求,常态化的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等形势任务的专题学习,常态化的开展“中华经典文献导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等系列活动;常态化的开展祖国北疆历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科教活动,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多个部门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
附件2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锡林郭勒草地资源标本馆简介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锡林郭勒草地资源标本馆始建于2007年,展区面积1300平方米。建有植物标本室、种子标本室、岩石标本室、土壤标本室、水文标本室以及昆虫标本室六个展厅,馆藏各类标本近2万份。标本馆搭建了学术研究、教学交流、对外宣传、科普教育的平台,2020年获批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022年获批“2021-2025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锡林郭勒盟草地自然资源标本最齐全的展厅之一。
馆内收藏锡林郭勒草原野生植物种近90%,共90余科、410余属、1000余种,标本万余份,包括植物腊叶标本、植物种子标本、植物浸制标本、内蒙古重点保护植物及濒危植物图片及相关影像资料等。收藏的岩石,涵盖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型,覆盖了锡林郭勒盟12个旗县市区,岩石样本100余种,数量近1000余份。收藏了不同区域的栗钙土、黑钙土、风沙土等土壤标本100余种;水文标本50余种,300余份;昆虫标本200余份。标本馆仍在继续收集标本,充实展馆,目前已建成种质资源中期库一座,新增建设的种子标本室已采集500余份标本,正在开展鉴定、清选等工作。标本馆将不断完善馆藏标本,成为锡林郭勒草地资源的储存库。
锡林郭勒草地资源标本馆****开放时间
每周一到周五:15: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