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或者重大节庆活动,不少地方会举办放飞气球活动。有的家长也喜欢给孩子买个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的气球当玩具,殊不知这样浪漫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安全隐患,这些气球如果填充的是氢气,就会变成我们身边的“移动炸弹”,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爆炸,十分危险。近期,因为氢气球爆燃引发的安全事故就多次发生。
氢气球在哪些情景下易爆炸?
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接触氢气球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防止发生爆炸呢?
当氢气球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遇到明火、太阳暴晒或压力过高时,都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炸,灼伤周围人员,爆炸后产生的残留物也会烫伤皮肤,造成二次伤害。
有关部门要求严禁审批手持氢气球施放活动
实际上,除氢气外,惰性气体氦气也能使气球飘起来。其实早在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就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人员密集地区施放的系留气球除要加装快速放气装置外,还应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同时要严禁审批手持氢气球的施放活动。
氦气的稳定性高,相对更为安全。但因其价格比氢气高,还是有部分商家选择销售氢气气球。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在一些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附近,售卖氢气球的商贩增多,也给公共安全埋下隐患。消防部门提醒,公众应尽量避免从没有营业执照及非正规摊位的商贩手中购买氢气球。
避免为低龄儿童购买避免带进狭小区域
大家在购买(氢气球)时,首先应避免为低年龄段儿童购买,其次避免选购尺寸过大的气球,这类气球爆炸时产生的冲击力更大,伤害也越大;还应避免将气球带进电梯、车内或空间狭小区域,一旦爆炸,气球在封闭空间内产生的冲击力会显著增大。尽量在空旷地带玩气球,并远离火源、尖锐物等。
如遇氢气球爆燃灼伤谨记急救五字诀
除了注意避免选购、放飞氢气球以外,如果不慎被氢气球爆燃灼伤,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处置呢?
第一步就是冲,用清洁的流动的清水,对受伤的部位进行冲洗,这个冲洗的时间,大约是10到30分钟,温度是12到25摄氏度,一直到不感觉到创面疼痛为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创面的残余的热量对伤口的进一步加深。
第二步就是脱,把这个烧伤的烧焦的衣物脱掉,也可以浸泡在冷水中,要保持这个水泡的完整性,因为水泡在烧伤早期,它可以对创面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渗液。
此外,伤者还应及时用清洁或无菌的纱布、衣物等对受伤部位进行覆盖,减少外界空气对伤口的刺激和感染;若情况较为严重,在前期急救处理的基础上,应及时将伤者送到医院接收正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