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的前身是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2022年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10月学校将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改组为科学教育中心,列为正处级教学科研单位,负责教师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管理。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学校层面,白学军副校长分管科普工作,科学技术处归口管理学校的各级各类科普基地。学校每年将科普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要点,将科普基地视同为同级别科技平台,享受同等的激励与支持待遇。
科学教育中心层面,中心主任直接分管科普传播工作,综合办公室负责科普专项经费管理。2023年新聘期,成立科学教育中心科普传播部,专门负责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天津市科普基地的运行管理,负责管理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负责组织引导大学生科技社团参与全域科普工作。
2023年12月,由科普传播部会同综合办公室共同拟定下一年度科普工作目标和具体科普传播任务,制定科普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统筹推进科普资源、科普团队建设。2024年3月,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综合办公室将科普工作计划列入科学教育中心年度工作要点,经学校办公室审核后执行。
科学教育中心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制度建设。围绕创客科普品牌打造,成立了由中心主任牵头,综合办公室、科普传播部、科技培训部、教研室、实验中心负责人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统筹研究确定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审定大额科普工作经费支出,审议科普工作人员培训进修计划,审议科普项目方案和科普资源开发计划,组织科普活动效果评价等。科普活动场地、科普活动设施和科普活动安全管理,执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相关制度规定。
学校坚持科普工作与科技工作同等对待,2024年科学教育中心有两位科普工作人员分别晋升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科学教育中心实行科普培训首席教授和科普传播首席教授制度,除学校安排的专项经费外,还通过承接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扩充科普经费来源,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纵向科普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普课题。2024年度,累计获批1项天津市科普项目、2项省部级横向科普课题,5位同志因科普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年终绩效奖励,极大调动了科普工作人员积极性。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1.本年度基地向公众开放的天数超过300天,除去春节等节假日不能开放的时间段,几乎全年对外开放,在时间上确保公众享受科普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确保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不掉线、大学生科学教育不断档、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不停顿。
2.本年度服务公众的人数达3.42万人次,网络媒体传播受众约120万人次,主要数据如下:
——本校师生,包括本科生6000人、研究生900人
——各级各类大、中小学在职教师1200余人次
——参加研学、参观、体验的中小学生2800余人
——科技周、科普日活动期间直接服务群众15210人次
——赴城乡中小学、社区开展科普服务8000余人次
——科普活动视频在各类网络媒体渠道播放约120万人次
3.基地现有科普用房60间4275平米,设备总值5200万元。
4.场馆和设备升级更新方面:2024年1月,科普基地主体全部迁入新落成启用的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A座,总投资2200万元的仪器设备全部安装投入使用,基地的展教设施和科普服务能力从软硬件上均得到了极大提升。
(附:部分科普展教场所和创客科普设备照片)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活动数量77个,参与人数10900人。其中:
——接待40余家单位2000余人参访体验,不仅给参访者留下深刻印象,还能有效传播创客科普知识,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
——与8所中、小学签署共建协议,组织400多位师生参观、体验,科学教育中心4位教师受聘5所中小学科学副校长。
——7场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第四届小学生中文秀选手创客体验活动,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位选手及监护人参与航模、非遗机器人和激光切割创客体验活动。
——5场国外留学生及访学团的100余人创客体验活动。
——12个班次各级各类大、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1200人次
——组织创客文化节系列活动、创客市集展示活动、激光科创文创作品展示、儿童节科普教育展演活动、天津电视台教育频道《小小科普大师》系列研学活动,累计受益7000余人。
2.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活动数量18个,8000人线下人参与,超120万人次线上传播:
——赴西藏昌都、天津市各区的9所中小学,开展科普送教实践活动13次,线下惠及中小学生5500人,西藏昌都市600名中小学教师线下、线上参与活动。
——主办2场中国青少年科教工作者协会2024年会工作坊(福州G01激光造物与创客思维、G06自走玩具与创客思维),150位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工作坊和创客制作体验活动。
——主办1场第一届中小学人工智能与创客教育大会工作坊(温州科技高中),50位骨干教师参加研修交流。
——主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年会专题报告(浙江师范大学),100位高校代表参加研讨交流。
——参与“遇见美丽别山•畅享美好生活”乡村联欢晚会(蓟州区别山镇)科技表演,将科技元素融入晚会舞台,让群众体验科技的魅力,以文化和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现场1600人参加活动,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传播量超过120万人次。
央广总台:https://news.cri.cn/2024-12-02/e239dc04-9708-2eef-6ef2-6c6fee895884.html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活动数量9个,参与人数2620人。其中:
——参加2024年天津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云上科普市集”,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和各区负责同志、基层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青少年代表等500余人参加活动。基地作为13家参展单位之一,展出水动力火箭、仿生扑翼蝴蝶、3D打印机和垂直载运飞行器等科普项目,受到各界领导和中小学生的关注。
https://mp.weixin.qq.com/s/17TFad2b67jF1Xn4d5esWg
——参加2024年西青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以激光造物为主题开展“科技创新”科普体验,西青区各街镇、社区和中小学2000余人参加。
https://mp.weixin.qq.com/s/A3lVIRTu5U12jdxZT1TwVw
——组织7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创客体验活动,190人参加,包括:西青区金瀚园社区、河北区香湾凤苑社区、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西藏昌都市实验小学的居民师生120人,2024年创客教育师资研修工作坊和河南省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培训班学员70人,活动涵盖水火箭制作、气动火箭制作、科普玩具制作以及3D打印、激光切割技术培训等。
2.第38届天津科技周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活动数量12个,参与人数12590人。其中:
——入选第38届天津科技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点项目,在天开高教科创园科技周主场活动“科普嘉年华”参展一周。其中激光造物体验有860名中小学生参与自走玩具制作挑战,1000余名市民参观展位。参展项目包括激光切割重力自走玩具、教育机器人和航空航天模型等。此次活动受到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天津新闻》栏目和教育频道《潮天津》栏目采访报道。
——参与西青区第38届科技周主场活动暨西青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负责开幕式主题条幅飞行展示和KT遥控模型纸飞机飞行表演,展台的大疆无人机、机器狗项目展示也吸引众多群众围观、体验,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超过2000人。
https://mp.weixin.qq.com/s/qf_IvooiuokO9Vkx_kR7LA
——组织校外科普活动10场,包括:在天津科技馆、民族中学附小、红桥区辰昌路小学、台湾路小学、河西区万全小学、东丽区未来学校、中新生态城第一中学、滨海新区窦庄子小学、外国语大学附属华苑学校、和平区少年宫开展科学展演、创客体验、航模表演活动,近8000名师生和市民参加。在天津科技馆组织的“‘无字天书’藏锦绣 科学世界啥都有”活动被天津市多家媒体和“你好天津”视频号、公众号报道。
——在基地内组织创客科普体验活动10场,参加活动730人。包括:6所中小学集体研学、体验300人,西藏昌都市科学骨干教师和天津市乡村骨干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体验430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面向公众提供网络媒体预约服务
在科学教育中心官网开设科普教育栏目,公布科普信息,提供开放预约服务(https://syzx.tjnu.edu.cn/kpjy/kpjyxx.htm)。
2.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
因高校工作特点,科学教育中心未设置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必要时可通过学校和教育学部党委的公众号、视频号发布信息。
基地的大学生科技志愿者参加《美丽中国梦想导师》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贵州山区孩子带来系列航模课程10次,荣获哔哩哔哩大老师暨美丽中国第十一届梦想导师项目合作社团第四名,同时也是哔哩哔哩暨美丽中国第十一届梦想导师项目优秀传播社团。
3.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
2024年,通过学校和教育学部党委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4个,总阅览量达2万人次,其他媒体转发后总阅览量达120万人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2024年度,科学教育中心共动员164位科技工作者参与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科普服务活动。其中,科学教育中心的校内专兼职科普人员25人,大学生科技志愿者120名,动员15位国内创客名师和4位企业科创讲师参加线上、线下科普服务活动。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2024年,科学教育中心累计获得业务经费57.325万元。其中,专项业务费13.9万元,专项运行费9.425万元,在研科普项目经费19万元,新增科普项目经费5万元、科普课程开发经费10万元。
学校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科学教育中心的各项条件保障类建设需求。
中心创设的《创客思维与创新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已经成为支撑卓越教师培养的特色通识课,学校每年调配约10万元用于ET校园创客空间及通识课的创客实践活动支出。
2024年申请到1项天津市科普项目《青少年创客科普产品研发与普及》获得5万元资助,另有2023年度天津市科技局重点项科普项目《基于创客思维的青少年科学探究实验课程开发与应用》的17万元经费和2022年度待结项天津市科普项目2万元经费可以统筹使用。年内与科创企业合作开发科普研学课程,获得经费10万元。
2.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校内共34人,其中专职科普人员19人,兼职科普人员15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6人。
二、特色工作
1.创客教育:发挥“人师之师”和“园丁学府”特色优势,提升师范生科普能力,培养高素质科普后备人才
科学教育中心在组织大学生创客体验活动的同时,还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系列创客科普课程,获批全国首个“STEAM教育”微专业,组织科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参加天津市科普重点项目科普体验课程开发,参加科技竞赛和科学实验展演。2024年,学生团队获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特等奖、最佳表演奖,获中国大学生飞行器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一等奖(第二名)。
2.科教培训:发挥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纽带作用,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协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发力支援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负责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初级、中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跨省认证工作,组织骨干团队赴西藏昌都市卡若区、丁青县开展科教送培和科普送教活动,承办西藏昌都市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承办西藏江达县骨干教师科学教育研修,承办河南省学前教育骨干教师科学教育研修等活动。主编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过程与控制)统编教材,主办第三季每月8日晚8点的 “88掌控日”系列活动,组织国内创客名师解读《信息科技课标》、开展线上教研,仅9月8日的首场活动,在线人数即达2375人次。
3.数字鲁班:发挥学校国际中文教育优势特色,在“汉语桥”世界中文比赛、短期访学团组和留学生文化体验中,开展创客体验活动,传播新时代中国科创文化
运用激光切割等数字加工技术,改造中华传统制作项目,开发设计非遗文创舞狮机器人、变脸机器人、龙舟机器人和自走熊猫、自走小黄人、KT板航模飞机、刻字花草纸等创客制作体验课程,承办“汉语桥”第17届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4届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创客体验活动,承办来华中小学生短期访学团组创客体验活动,承办留学生创客文化体验活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科创文化。
三、问题不足
一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核心团队成员不足。由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虽然参与科普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较多,但是能够经常性参与校内外创客科普服务的教师仅有9人。随着科学教育中心平台功能日益完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偏少、年龄偏大的问题愈加凸显,亟需注入新生力量。
二是存在重创客制作体验轻科普展示的问题。科学教育中心及其前身在2014年开始将创客制作和STEAM教育作为发展特色,迁入新址展教条件极大改善后,在原址时展示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凸现。需要结合创客科普特色,确定好科学传播的核心点,贴近实际及时完善现有展品、展线。
四、工作建议
1.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科普法规宣传力度,尽快研制“十五五”相关规划,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关注科普、支持科普。
2.建议增加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培训的频次和规模,扩大受益面,推动科普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
3.建议组织制定科普研学活动指南,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多样化的全域科普活动,不断扩大主题日活动的影响力。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
2025年1月17日
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简介和开放时间
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位于校园东南角的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A座,是学校正处级教学科研单位,设有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和天津市科普基地等平台,负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跨省认证工作。
科学教育中心现有创客教育、教育技术、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理科教法等五大类实验室60间4275平米,设备总值5200万元,建有《创客思维与创新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开设“STEAM教育”微专业,承接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创客教育师资研修和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创客科普服务。
一、预约开放内容
1.集体研学、参观
2.科普夏(冬)令营项目
3.科学玩具制作、科学游戏体验活动
4.乐高机器人、开源机器人体验/培训项目
5.航模设计制作体验/培训项目
(目前入校仍需提前通过校园访客系统预约)
二、常规开放内容
1.共享空间展教设施参观
2.航模科普社团活动观摩
3.机器人科普社团活动观摩
4.创客教育课程实践观摩
(目前入校仍需提前通过校园访客系统预约)
三、开放时间
1.寒暑假、节假日,每天上午9:00—下午4:00
2.工作日,每天上午8:00—下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