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岳阳市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得到了主管单位岳阳市科协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由岳阳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分管岳阳市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市科技馆内部设置了馆领导班子,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分管相关部室。馆内设立了三个内部机构:分别为办公室、展教部、青少部。其中办公室是负责党建、人事、信息管理、文明创建、信访维稳、爱卫创卫等协调工作的综合性部门;展教部是负责展厅正常开放、展厅建设、科普活动、流动科普进基层等相关业务工作的部门;青少部是负责青少年科技竞赛、“百万行动”“中学生小荷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相关业务工作部门,三个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各项科普工作。岳阳市科技馆制定了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以及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以规范、指导和督促科普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年年初制定全年科普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年终将干部职工的科普工作业绩作为个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岳阳市科技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全年免费开放260天,接待各界团体75个,累计服务观众12万人次。向政府争取到新增场馆面积1350平方米,并完成了规划设计与招标工作。同时,通过采购、自制科普展品与争取省馆资源等方式,不断充实展陈内容,优化服务环境,展厅新增科普展品18件。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全年组织开展“周末科学课堂”“寒假科普周”“科普之夏”“我们的节日”“科普亲子游”等各类科普活动268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次,其中“科普之夏”活动先后被“学习强国”“湖南日报”“岳阳日报”等平台专题报道。充分利用流动科普资源,常态化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湖南省“百名院士进校园、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行动,市科技馆率先在全市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41场次,组织各县市区科协完成活动共631场次,累计服务青少年5万人次,有效丰富了中小学校课后科普服务内容。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岳阳市科技馆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积极组织科技馆辅导员参加全国科普日岳阳主场活动,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表演、科学课堂等科普活动,服务青少年4000余人次。在中国航天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里,积极开展主题科普活动20余场次,服务参观群众3000余名。此外,组织参与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先后组织岳阳楼小学、花板桥学校、珍珠山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校的5000余名学生参与中国科技馆组织的“同上一堂科学课”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岳阳市科技馆建有官方网站、科技馆微信小程序、“掌上科技馆”等平台,让观众可以足不出户一键连接各类科普资源、科普活动,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科普服务。2024年制作并发布场馆科普活动微视频120余条。在“科普中国”平台发布科普图文188篇,曾荣获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季度百佳优秀科普号”称号。编印《“两弹一星”元勋趣闻轶事》科普读本,并制作系列音频在“喜马拉雅”“声波”等平台推广,点播量突破120万人次。创作科学家肖像剪纸、书签类文创产品46件,先后两次受邀参加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赢得广泛好评。
#预约小程序://岳阳市科技馆/MExqx0knklsyMnG
官方网站:https://www.yyskjg.com/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辅导员、科技志愿者和市科协所属市级学会和社会公益团体等多方力量,常态化为中小学校提供高质量的课后科普服务,邀请全市10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组成了科普名师宣讲团,先后走进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课后科普讲座、科普巡展、科学小制作、模型竞赛、科普剧等科普教育活动100余场次,累计服务人数超 5万人次,有效推动了公益科普与科技志愿服务相融合。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64.6万。专、兼职科普人员分别为9人、15人。
二、特色工作
(一)场馆联合体行动。通过汇聚“科普资源”之力,在延伸服务中促进“手臂伸长”,联合市人防科普基地、市气象科普馆、湖南血防博物馆等24家科普场馆,在全省率先建立科普场馆联合体,成功打造中心城区“一刻钟”科普服务圈。通过联合举办亲子研学活动30余场,吸引近千组家庭参与,近距离体验科技的魅力。利用科普大篷车资源深化馆校合作,根据学校需求精准开展流动科普服务36场次,免费发放科普资料2万余份。与县市区科协、教体部门紧密协作,深入实施“百万行动”631场次,让广大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登上讲台。
(二)“周六科学课堂”活动。为丰富青少年假期科普生活,市科技馆精心策划的“周六科学课堂”活动,每年开展36场次,每堂课招募学生100人,每周六上午九点半准时开课,采取一堂课阐述一个科学原理、一名学生免费发放一套器材、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知识讲解、科学实验、思考问题、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受到了孩子与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与一致好评。该活动自2010年起,至今已坚持连续开展14年,共服务青少年近5万人次。
(三)科学家精神宣传系列活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精神与中央两办关于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的文件精神,自2019年起,岳阳市科技馆创新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系列活动,撰写编印了《科学家的故事》《“两弹一星”元勋趣闻轶事》等科普读本,并录制系列音频在“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喜马拉雅”等平台推广宣传,点播量突破150万人次,系列音频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数字资源库。研发的“科学家肖像”剪纸、书签等文创产品,免费向公众发放,先后两次受邀参加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赢得广泛好评。将科学家精神宣讲送进中小学校思政课堂,组织科技工作者与青少年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四)“科普漂流站”助力“双减”志愿服务活动。“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岳阳市科技馆发挥科协组织人才优势,在全省率先启动利用科普资源助力“双减”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对接中小学校需求,精心组织100项科普服务项目,为中小学校提供“预约式点单”服务,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加入专家团队,常态化走进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课后科普志愿服务,让广大青少年参观流动科普展览、体验科学实验、观看科普表演、聆听科普讲座、制作航模建模等,让学校课后科普活动火起来,让科学教育热起来。该活动每年开展上百场次,累计服务人数超10万人次,有效推动了公益科普与科技志愿服务相融合,逐渐构建了政府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有示范作用的助推“双减”工作典型经验和模式,创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品牌。市科技馆先后被中国科协评为“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示范单位、优秀单位。
三、问题不足
一是科普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提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场馆参观人数激增,现有场馆规模及展陈内容已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体验与互动需求。亟需通过提质扩容、完善设施、丰富展陈、增设互动展品及提升讲解服务等方式,持续优化科普服务环境,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二是科普活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质。尽管年开展科普活动250余场次,但在形式与内容上仍存在局限性,如科普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场馆联合体活动形式单一、科学互动体验活动不足等,导致活动质量不高,难以更好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科普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提效。在科普资源整合方面存在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不同部门或项目间的科普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共享,未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外部机构的合作尚待深化,以共同开发更多优质科普资源。
四是科普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科普服务方面存在人员配备不齐、专业人才匮乏、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精,科普手段单一,导致观众体验不佳。
五是数字科普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在数字科普建设方面仍存在技术落后、应用不广泛等问题,过于依赖传统科普手段,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亟需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数字化科普产品和服务,并与互联网企业深化合作,以提升科普活动的数字化水平。
四、工作建议
1、建议持续加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促进业务交流,提升业务水平。
2、建议整合优质科普资源,提供科普资源共享服务,组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巡展、联展等活动,丰富科普教育基地展陈内容与形式。
3、建议加大数字科普资源的研发与推广,推动数字科技馆体系建设,弥补基层数字科普资源的不足。
4、建议加大科学家精神宣传的力度,支持研发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文创产品,推动科学家精神内化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发挥其对塑造青少年爱国奉献、探索科学等优良品格的重要启发作用。
附件:
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岳阳市科技馆是我市唯一的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系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窗口之一,岳阳市文明标兵单位。市科技馆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常设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共设有航空航天、声光影像、科学原理、自然科学等4个常设展厅,拥有400多件套展品。此外还设有3D影院、4D动感影院、多功能报告厅、创客空间、科普苑等配套设施。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2:00,13:30-16:30开馆;周一闭馆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