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脉缺血发作、脑卒中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阻塞血液回流且引起静脉壁炎症“改变。多发生于四肢,尤其以下肢最为常见,因此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由于静脉内血液不正常凝结而导致的血管阻塞性疾病,常被称做沉默的杀手。作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常见血管疾病,VTE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还常常因其突发性和隐蔽性而让人措手不及。我们共同了解VTE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以便及早预防和治疗。
一、VTE的定义与分类
V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DVT主要发生在腿部深静脉,而PTE则是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所致。
二、VTE的症状与危害
早期症状:肢体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絮状物;皮肤青紫,皮温降低,或静脉性坏疽。
后期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肿痛、浅静脉曲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主要症状:胸痛、咯血、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晕厥。其中,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是PTE的三联征。危害:PTE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猝死等严重后果。
三、发生VTE的病因与高危人群
VTE的病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以下人群为VTE的高危人群:长期卧床者、高龄者、肥胖者、高脂饮食者、长期吸烟者、怀孕或产后妇女、有家族史者等。
四、VTE的预防
预防VTE的关键在于提高预防意识,尽早活动,并采取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等措施。
1、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 :这种设备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施加气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IPC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
2、 梯度压力袜(GCS) :通过在下肢施加科学的梯度压力,从足部向腿部逐渐减小压力,促进血液从浅静脉流向深静脉,增加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从而减少血液淤积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足底静脉泵(VEP) :这种设备通过在足底施加压力,促进足底静脉的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4、动静脉脉冲系统(IPPS) :这种系统通过模拟人体自然的脉搏波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5、 提高预防意识:通过减肥、戒烟、戒酒、控制血压及血糖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尽早活动:对于术后患者及长期卧床的人群,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VTE最基本的方法。
6、踝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10-30次/组,至少8组/日,如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
7、药物预防:临床上常用于预防VTE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出血症状。
VTE的治疗与护理以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其实血栓的防治最重要的是日常预防,即使是高危人群,如果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很好地预防和控制。 预防重于治疗,愿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静脉血栓,让生命一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