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职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学院秉持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己任,致力于提升科普教育服务水平。一方面,学院精心策划并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充分整合基地教育资源,紧扣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科学知识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另一方面,学院积极配合省科协、江苏省物理学会,主动承担科普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普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举措,学院不断提升科普教育的质量与覆盖面,推动科普教育与科教创新协同发展,为构建政府、社会、高校等协同推进的科普发展格局贡献了力量。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在学院院长书记领导下,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实验中心主任分管各项科普工作。学院设立了由分管领导、科普专家团、科普志愿者和科普讲解员等组成的团队,组织实施科普工作。学院历来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了包括《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宗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科普教育基地管理与开放制度》、《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科普基地开放安排及预约》、《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科普基地科普活动志愿者培训方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科普基地联合活动预案》等一系列科普工作制度,发布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全面保障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本年度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科普服务工作,具体如下:各类实验室对外开放天数约100天,演示物理科学馆服务公众人次达2500人以上。此外,基地开办各类科学讲座50场以上,受众约8万人次。物理学院除常年开放的演示科学馆(约500平米),学院众多科研和教学实验室也可通过预约针对特定人群开放,总面积约1万平米。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基地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联合江苏省物理学会打造特色科普活动,把前沿科学送入中学校园之中,厚实科学土壤,夯实创新之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余强院士、邢定钰院士、邹志刚院士、刘辉教授、蔡宏灵教授、许昌教授、卢毅教授等教师和部分学生志愿者,分别走进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盐城师范学院、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宁海中学、南京东南实验学校、江苏省运河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和金中仙林等大中小学进行科普讲座,讲座总场次超过20场,数千学子聆听了物理学者的声音。
2024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邢定钰院士走进盐城师范学院,以“物理学改变世界”为主题,开展科普讲座。该项活动是“科学与中国”江苏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省科协、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省科学传播中心、盐城市委组织部、盐城市科协的大力支持。
2024年12月3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余强教授受邀走进南师大附校,在艺术中心二楼的报告厅内,为师生开展了主题为“复杂系统物理”的讲座。
2024年4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祝世宁教授走进秦淮科技高中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漫话信息和信息技术——从三星堆“千古之谜”谈起”的科普讲座。时值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科技节”,该项活动得到了江苏省物理学会、南京市科协、秦淮区科协、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等的高度重视以及密切配合,是院士专家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00余名高一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2024年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邹志刚教授在天津大学给学生做科普报告。
2024年11月25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卢毅教授怀揣着前沿学术硕果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围绕着2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东南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的物理之光》的精彩讲座。
在“走出去”开展高水平科学讲座的同时,基地也以演示科学馆为载体,开展“走进来、走出去”科普活动,受众2500人次。
24年度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金陵中学国际部、南京大学附属丹阳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芳草园小学、贵州省平坝第一高级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无锡市第一中学、苏州中学、上海市建平中学等全国近百所各地优秀中学生来到科普基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2024年8月4日-8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开展了“体验科学探究,点亮科技梦想”的主题科普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学生,走进实验室,共同开启物理科学的探索之旅。
南京市中华中学科普之旅
贵州省平坝第一高级中学科普之旅
同时,科普专家和科普志愿者也走进南京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云南双柏一中、南京宁海中学、琅琊路小学汉口路校区、南京芳草园小学等学校开展科普主题活动。
走进云南双柏一中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专家走进南京芳草园小学
基地加入市“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参与第六批“公益优质社会资源参与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公益性课后服务课程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服务对象是5年级以上南京市中小学生,每课时长80分钟,服务总课时数36(服务两个学校)。开设课程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细心体会,进一步认识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体验发现科学的新乐趣。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科学、了解些知识,学会细致观察、理性思考。课程从生活中的实例和身边的现象出发,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定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同时增加趣味物理实验,同学们可以走进物理科学馆,亲自进行体验。课程涵盖了力热、声光、电磁三大部分,按不同对象安排相关的一系列实验组成一个主题来进行教学讲解。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4年全国科普日于9月拉开帷幕,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在全国科普日之际,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为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多场科普活动。
2024年9月,基地组织了科普馆开放日活动,60名大学新生走进场馆,亲身体验了物理世界的奥秘。
2024年9月27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走进南京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开展物理知识科普活动。来自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22级本科生古子茂和陈薛磊,以“尖端效应与避雷针”为主题,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堂有趣的物理实验讲座。
南大物理学院熊翔教授,以“力学问题的小小研究”,向学生讲解了动能和势能、转动的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理解这些抽象的科学原理。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基地通过https://phylab.nju.edu.cn//gzzd/kpxx/index.html,提供科普基地开放与预约。依托学院官网、官微、做好基地自有网络媒体平台建设、实现展教资源更新迭代机制。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都有为院士、李建新教授、缪峰教授、屠娟教授等知名学者利用“南京大学暾学堂”平台(https://wsp.njude.com.cn/),积极向全社会现场直播多场科普报告,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力。
基地积极与知名中学对接,开展“大中衔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2024年11月南京大学·金陵中学 “准博士培养站”开班仪式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来自金陵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41名同学,正式“拜师”由中国科学院邢定钰院士领衔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天团”,开启自己的“准博士”成长之路。“每到假期就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南大参观,但学校实验室他们是进不去的。”邢院士说,而金中准博士班的同学不仅能进入一流的实验室,还能与教授、学者们进行探讨、学习,这是难得的增长见识的机会。所做的贡献等几个方面给同学们做了分享。
开班仪式结束后,南大导师团队的杨欢教授给同学们带来《神奇的超导》学术讲座。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科普工作经费
2024年基地科普经费主要来自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大学)的建设经费,另外物理学院也对学生开展的科普活动给予了一定经费支持。
2、人员情况
基地专兼职科普人数95人,另有科普志愿者50-60人。其中3人为主要负责人,牵头策划、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大型活动;30人为科普专家宣讲团成员;2人为志愿者协调管理工作人员,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活动。
物理演示科学馆负责以力电声光为核心的各类研学课程。实验中心人员参与教师为15人,其中2人为主要负责人,牵头对接、组织开展本单位的研学活动;3人为科普老师,负责课程讲解、活动执行,保障活动效果并进行仪器维护;30名志愿者为课程助教,负责协助活动开展。
二、特色工作
基地依托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优势学科资源,立足“四个面向”,尤其是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联合江苏省物理学会,打造“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报告会”和“江苏省青年物理学家论坛”品牌学术交流活动。2024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报告会共举办了40期、江苏省青年物理学家论坛20期,线下和线上参会者总数达到8万人次,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繁荣学术交流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物理学院学术报告会部分海报
江苏省青年物理学家论坛部分海报
品牌活动立足于物理学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打造前沿学术交流平台。活动每期邀请1名优秀的物理学者做主题学术报告,他们全部都是来自省内外一流高校的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优秀人才,包括国家和省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和省级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省特聘教授、省双创人才等。活动不但关注物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涵盖量子物理、高能物理、原子核物理、生物物理、新能源物理等领域方向的热点问题,而且也关注江苏省重点产业发展中的高精尖技术。
北京大学研究员陈剑豪作题为“层状拓扑与关联材料及其器件物理”讲座
三、问题不足
各类科普活动特别是中小学的研学活动的组织实施需要大量的人、物等方面的保障,随着科普覆盖面逐年扩大,目前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正常教学活动和科普活动在时间、人员上的冲突,线上科普宣传推广也难以突破瓶颈。
当前,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虽然有一定的科普专项经费支持,但随着今年活动数量超过预期,原有的预算经费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临时从其他渠道筹措经费,维系科普工作正常开展。
四、工作建议
当前,社会群众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也把科普宣传和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迫切需要加大科普教育基地专项经费投入,建议规范科普服务体系,增加科普项目经费支持,做优做强特色品牌。在优质科普资源的共享方面,有实际的落地措施,形成实质性的资源共享。
基地介绍与开放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建立最早的物理学院系之一,历经百余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物理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学院建有我国首批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物理教学实验室42个,演示物理科学馆450平方米,各类物理实验教学仪器1200多台套。学院还拥有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11计划“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卓越科研平台参与到日常科普中。学院定期开放这些科普基地,每年接待青少年和社会大众来现场参观,以演示观摩、体验互动、知识讲解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有力促进大众科学素养的提升。
学院建有稳定的科普队伍,包括由院士、各类国家级人才和教授等组成的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以及依托大学生“支点”社团建立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团队。科普团队深入省内外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专家们走进大学和中学校园,举办“科学之光”、“物理讲坛”等系列科普讲座及科普报告,为同学们介绍国内外重大科学研究进展;大学生志愿者们携带趣味演示仪器走进中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等特色主题科普活动;青年教授们走进全国科普周、科普日等活动现场,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大众带来高科技的享受。
开放时间及安排:
一、基本开放安排:
南京大学物理演示科学馆开放为每周开放,开放时间为9:00---20:00。内容为力热学、光学和电磁学。以学校为单位的中小学寒暑假可以预约开放。
二、团体开放日:
可以预约(需提前二周)。每次安排人数不能超过90人/2小时。寒暑假可以申请主题开放或者夏(冬)令营形式。
基地预约注意事项(分类):
(1)科学馆开放或者科学主题活动;
(2)科学实验及面向中小学的夏(冬)营;
(3)创新活动举办
(4)线上或线下的科普讲座 。
外出预约:
(1)科学实验进中学(提前两周);
(2)“大手拉小手”志愿者进幼儿园、小学(提前两周);
(3)主题科学讲座:1)基地发布讲座信息,有关单位申请专家进 校;2)中学可以申请相关讲座,基地安排协调讲座。
(4)有关单位可以申请安排基地人员帮助开展物理类科学活动。
(5)提供物理科学类的线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