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4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绩效自评

新天钢联合特钢工业科普基地
集钢铁生产知识科普、工业游览观光等于一体的工业科普基地。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联合特钢自2021年开始从事科普工作以来,特成立工业旅游科负责基地各项科普管理,由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健为主要负责人,主任潘立军主持,工业旅游科长刘胜男实施。主要承担课程研发、活动策划、科普接待、投诉处理、后勤管理等工作。

新天钢联合特钢工业科普基地组织机构架构图

联合特钢为了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便于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每年末会制定第二年科普工作计划,包括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实践活动、科普文章和视频、科普志愿队伍进社区、进校园等编排统筹工作,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也会根据时事、政府动态、行业发展等进行补充。主要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广大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联合特钢有完善的科普工作规章制度、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操作程序。制度明确科普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安全建设、投诉管理等;基地活动策划与实施、宣传与设施建设、交流与合作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并实时更新和保留更新记录。且基地内部每年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和制度,设立科普专项基金350万元/年,对科普课程研发、表现优异科普工作者进行200-2000元奖金奖励,鼓励参加各级科普大赛,积极协助科普指导师申报专业职称并积极申报各级科普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基地推出多项免费科普的相关政策,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科普活动之中,促进基地科普产业的发展,提升科普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联合特钢本年度因内部改造提升于2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服务公众天数长达340天,共接待450余批68000余人次。其中包括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津南双港中学等高校师生,新疆交流团、亲子团队、研学团、教育机构旅行社团队、各企事业单位科普团等。

新天钢联合特钢工业旅游区占地3700亩,其中室内科普主题展厅11个,包括钢铁文化展厅、智能大数据展厅、非遗展厅、烧结被实验室、技术中心、炼铁展厅等;室内外科普活动区7个,包括大礼堂、阶梯教室、体育中心等;科普场所占地面积高达150万平米。

2024年1月份基地将游客中心改造升级为非遗展厅,集聚天津几十余种非遗文化,为传承地域文化,科普国家非遗打下根基;为了提升钢铁冶炼车间科普体验环境,4月份基地对炼钢生产车间进行规划提升,打造了首家以灯光为主题的可参观的炼钢参观通廊,将炼钢故事尽显游客眼底,凸显大国工匠精神;为了增加科普互动体验,联合特钢在基地厂区内安装多个电子显示大屏,助推了科普工作中的互动性与参与感;在技术中心实验室,增设了钢铁冶炼全流程科普交互屏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谜底即可瞬间揭晓;为了美化基地的环境,联合特钢将两座煤气柜打造成宁河地标性建筑,科普宁河建设标语、安全教育以及党建标语等,夜晚灯光闪耀,璀璨夺目。

煤气柜激光科普秀(安全教育、党建教育等)

宣传大屏

炼钢参观通廊

钢铁冶炼流程投屏交互演示

非遗展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度,本基地开展了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科学实验室”、“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化智能与科技”、“动植物观察”等20余个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85场,参与人数总计约33500人。

基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对接,开展寒暑期学生工业科普研学游30余次,参与人数高达9200余人,助力培养了青少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基地将公益科普进行到底,2024年成立“特钢小红帽”团队,每月进社区开展爱心科普服务,传授公益知识,并对孤老人群提供一系列关怀与温暖,总计服务人次120人,以微小善举汇聚爱心力量,吸引更多科普志愿者加入其中。除此之外,基地积极开展学雷锋系列讲座,邀请社会群体650人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与科普“雷锋精神”。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本基地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科普非遗,增强文化自信”、“钢铁厂里变霸,环保路上成超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科普日活动,共4场,参与人数2500人,其中联合特钢科普基地荣登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与“钢铁厂里变霸,环保路上成超人”优秀活动两项榜单。

联合特钢工业科普基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科普,在“99公益日”期间,基地举办了一场“钢铁益起来,让爱共传递”大型社会公益性活动,与各大商场联动,科普工作人员现场传递爱心,科普大爱无疆的信念与精神,参与人数直达9000人,活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积极响应,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爱心素养和公益意识。

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科普20余次,周边学校、医院、企事业团队共4500余人;此外国庆节期间基地以“党建共建”社会实践活动为题,举办活动25场次,开展科普讲座3次,接待来自各地的科普研学者共计11250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研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联合特钢通过独立网站—新天钢联合特钢工业旅游区(travel.tglhtg.com)向公众提供基地基本信息,包括基地简介、概况、在线预定、服务帮助、景点介绍等信息,网页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详实,全面展示了本基地独特的科普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本基地有专门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科普中国科普号等,2024年正式开通小红书账号,负责实时播报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对外公开基地展教资源。2024年总计发布公众号529篇,视频26个,抖音34个,小红书29篇,科普号15篇,总阅读量30万人次,并专门开设了环境教育和科学家系列专栏,有利于科普生态环境保护和智能科技的宣传教育。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联合特钢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成立铁前新工艺实验室、烧结杯实验室等,科研及工艺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基地2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授权专利305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项,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项、冶金科学技术奖7项、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1项,46个项目获评天津市质量攻关优秀成果,120个项目通过天津市科技成果登记。

基地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平台作用,统筹协调学校科技工作者与分厂科技工作者组成兼职科普队伍(科普团体),吸纳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宣传与服务工作。本年度共有5名钢铁冶炼相关方面的专家、科研人员通过科普讲座、展品讲解等方式为公众提供专业的科普服务,受众人数达3800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度本基地科普经费投入400万元,用于科普场馆建设与提升,设施设备维护,课程开发、科普奖励、科普交流、公益活动、科普活动支出、工作人员培养等。

现联合特钢有专职科普人员36名、从事科普、科普服务接待人员200余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3人,副高级工程师20人,中级工程师49人,初级工程师98人,科普知识储备雄厚,经验丰富。其中专兼职科普指导师12名,均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书、教师资格证等专业证书,有较高的文化与专业素养。除科普人员外,还设投诉监督人员、专兼职安全员、保卫、保洁、绿化员、医务人员等并定期进行培训,保证了科普接待队伍的品质素质。

二、特色工作:钢铁与非遗

联合特钢工业科普基地在2024年度凭借丰富的钢铁文化资源,钢铁艺术品雕塑、非遗文化展厅等,与周边景区积极联动,共同举办“钢铁与非遗文化”科普活动百余次,集参观游览和互动体验于一体,宣传科普钢铁力量,弘扬非遗工匠精神,吸收了来自河北、天津、北京等各地游客20000人次,再次掀起了基地“旅游+科普+研学”系列活动的热潮。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课程研发不足

联合特钢自主研发了部分科普课程,各主题间关联薄弱,知识传授零散。尤其出于安全性质考虑,一些涉及钢铁冶炼过程中高温、高压、腐蚀性等实验环节无法让学生近距离操作。很多是以视频科普形式了解化学物理变化。

(二)科普资源合作通道不畅

联合特钢位于天津市宁河区,距市中心40分钟,唐山市40分钟,北京市2小时,距高铁站45分钟,机场45分钟。如果单纯到钢铁基地科普时间利用较多,如与周边联动,宁河周边科普场地有限。企业单纯依靠自身在行业的影响力,很难推进科普工作的开展。目前,本基地科普主要为宁河当地与周边的学校、企业、社区人员较多,以在立足天津将科普工作向全国推广中,存在合作通道不畅的困境。

四、工作建议

**加强各基地的宣传推广工作。**目前,很多基层科普基地的宣传力度较弱,公众对其了解程度不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全国科普基地应加强各个基地的对外宣传和资源播报,帮助他们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展览资源、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参与科普教育活动。

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

景区负责人:

2025年1月15日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工业科普基地位于天津市宁河经济开发区,依托大型现代化钢铁生产工厂建立而成,占地面积3700亩。基地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核心主题,按照生产工艺流程重点打造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活态工业生产劳动教育实践区;穿插烧结工业印象主题园、工业热土幸福园、红色记忆园等代表性活动体验区;为更好的传承钢铁文化及天津文化,打造了钢铁文化展厅、钢铁手工艺品展示区、艺术家版画参观通廊、天津非遗作品展、沿途特色钢铁艺术雕塑等,丰富拓展学生的钢铁文化知识;在环保方面,专门打造了光伏发电、污水处理站、生态动植物园、景观锦鲤池等生态实践科普景观;还设有集环保、能源管控、安全于一体的大数据智慧中心、激光机器人打码、技术中心高新实验室、南开烧结杯实验室、9大创新工作室等科技创新项目体验等,集钢铁生产、智能制造、钢铁文化展示、环保科普、劳动体验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实践旅行基地,使学生可直观地了解钢铁科技、感受环保魅力、进行科普教育。

驻足于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工业科普基地,学生们可看到不同于以往山水风景的现代化工业设备和生产流程,沉浸式感受到富有不同乐趣的教育实践体验,把封闭的工业厂区变成开放的科普实践基地,把无声的展览馆变成企业精神流动的宣传栏。在这里有玩有看有学有思,新型工业科普的神秘大门等待您的开启!

**基地开放时间:**全年开放(8:30-17:00)

评论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