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第九大行星有新线索,有望十年左右被发现?

蝌蚪五线谱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124095225.jpg

第九大行星的想象图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一项新研究称,第九大行星有可能在十年左右被发现,前提是这颗目前还仅是假设的行星确实存在。这项研究,还同时公布了有关第九大行星的一些新特征。

早在2016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名行星科学家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Batygin)和迈克·布朗(MikeBrown)提出了所谓的“第九大行星”假设。根据他们的估算,这颗行星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以大约600个天文单位的平均距离绕太阳公转。(1天文单位≈1.5亿公里,即日地间平均距离)。

但在一篇详细而冗长的论文中,巴特金、布朗以及另外两位研究人员认为,第九大行星可能更小,到太阳的距离也更近。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物理报道(PhysicsReports)》网络版上。

他们获得的观测证据和计算机模拟显示,第九大行星的质量上限不会超过10个地球质量。最新的轨道计算表明,第九大行星是一颗质量约为地球5倍的行星,轨道周期约为一万年,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应该在400-500天文单位。

而这也意味着,第九大行星可能比科学家此前预计的要更容易发现。

图片

第九大行星的轨道示意图及各大行星体积对比

来自第九大行星的干扰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还基于现有的观测结果,归纳了支持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四个主要证据。这些证据都考虑了柯伊伯带小天体的轨道异常情况。

柯伊伯带远在海王星轨道外,主要由冰质天体组成,其中一些是矮行星,如冥王星、阋神星等,另一些则小到只能被称为小行星。

研究人员称,对于这些小天体的轨道异常,最好的解释就是,存在一个巨大、遥远的干扰天体。它的引力将这些柯伊伯带的小家伙,拽到了现在的运行轨道上。

这种扰动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干扰天体的质量及与太阳的距离。因此,距离太阳比原来预想的更近、质量更小的第九大行星更接近当前观测结果。

图片

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两名天体物理学家曾经推断的第九大行星结构

要找到第九大行星并不容易

布朗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这种分析没有直接说明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但它确实表明我们的假设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巴特金认为,这个基础非常可靠。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超过90%。作为搜寻第九大行星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斯科特·谢泼德(ScottSheppard)也同样表示乐观,在他看来,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在80%到90%之间。

听上去,一个比地球大得多的天体长时间藏匿于太阳系内而未被发现,这似乎有些离谱。然而根据巴特金的研究,第九大行星其实非常遥远。要知道,曾经的冥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也不过39.5个天文单位。

因此,距离太阳400-500天文单位的第九大行星要远得多,这也意味着它很黯淡,要真正发现它,天文学家需要做更多的搜寻工作。图片

参考信息:

https://www.space.com/planet-nine-easier-find-than-thought.html

编译:游悠

策划: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北京天文馆研究馆员 李昕

评论
徐合国
举人级
浩瀚宇宙,高深莫测,第九大行星新线索的出现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天文探索带来了新的希望,十年左右发现它的可能性让科学界为之振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对第九大行星的追寻都将推动天文学不断向前发展,引领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吧!
2025-01-25
冲冲
大学士级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发现这颗神秘行星充满期待,第九大行星的发现将为太阳系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未来十年内有望揭开其神秘面纱!
2025-01-25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在神秘无垠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如诱人谜题。新研究为其勾勒出更清晰轮廓,质量、轨道初现端倪,科学家满怀期待,有望十年左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
2025-01-25